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是什么?
共生关系。
通过向孩子投射恐惧、焦虑、羞耻、嫉妒等负面情绪而让孩子充当情绪垃圾桶的角色、通过抑制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长,来满足自己因为自身同样不完善的人格而造成的能量缺口(满足自己的自恋)。
为什么有的母亲会骂自己的女儿婊子、死聋子死胖子?有的父亲会朝死里地打孩子?为什么这些父母在不能善待自己的孩子的同时要拼命夸别人家的小孩?在贬低(或者有时候我觉得是虐待或者霸凌了)自己家孩子的时候、还会拼命省吃俭用对他们好?然后再加一句“我过得多惨多惨多惨、还不是为了你!”
这些的根源,不是孩子做了多么离经叛道的恶劣的事,而是这些心理年龄还没长大的父母们不能识别自己的情绪、不能面对现实、而错误的把所有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地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去的创伤被激活、却没有能量或者意识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让代际创伤终止,却是在拿到了父母这样、对外普通极了、对内——对孩子却是这么至高无上的权利的时候,第一次在自己自卑的人生里感受到了一种权利带来的快感。
不用管对孩子多么差,反正孩子会自己洗脑妈妈爸爸是爱我的,反正,当恶毒的话说了、拳脚相向地打了,父母一句我们都是为你好想我们做出那么多牺牲都是为了你……
于是年轻的父母们在这个时候,营造了自己伟大的形象的时候,稍微舒缓了自己对自己的愤怒、来自外界的压力。而孩子不得不通过自我攻击来给自己洗脑:父母是对的。
在这样倒置的关系里,父母依靠攻击孩子来稳定自身、而孩子则在一种压抑矛盾的氛围里不得不被动充当一种家庭垃圾桶的角色。
在这样“为你好”的氛围里,孩子不能有自我、孩子是父母意志的延续,孩子会因为自己想要拥有自我的潜意识而自我攻击——这不是背叛父母吗?
孩子还会因为那种隐藏的对父母的恨而自我攻击——我怎么能这么想父母,我是不是不孝、是不是恶毒?
孩子甚至会因为收获了健康的爱而自我攻击——我那么差不配被爱,那些对我好的人是不是另有所图?
当控制和自私被包装成了爱的形式,他们很容易去本能地拒绝会让他们幸福的爱、而去选择那些会让他们不断重温童年痛苦的“爱”——因为那才是熟悉的东西——强迫性重复。
表面上都是为孩子好、暗地里全是不合时宜的投射、孩子习得性无助、没有办法发展出健康的人格,最后不得不投降与父母和孩子畸形的共生关系——它绞杀的是一个人的生命里、是一个人对于美和爱的无条件的亲近和追求——如果小时候从来没机会没有接触过,长大了又怎么会向往呢?
于是悲剧沿着代际传递延续……
父母与孩子,请永远记得这句话:
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
首发于知乎,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