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也

@guoyecompassion

我是如何理解「成长」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接受和喜欢过去的自己,努力做好现在的自己,期待和憧憬未来的自己。

如果神仙拿完美孩子来换你的孩子

一个关于“完美替代”与“不完美连接”的极简寓言。

好的炫富,其实是一种高级的分享艺术

炫富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在展示快乐,还是在传递羞耻。与其道德批判,不如理解其中的行为逻辑与关系结构。

没人一起聊深度话题,不代表别人思维浅薄

如果一个人觉得周围女生都“思维浅薄”?那可能是他从来没进入她们讨论深话题的小圈。深度话题需要的是信任、契合与环境,而不是在饭桌上随便抛出几句就能显得“有思想”。没人和他聊,不代表他比她们深刻。

不只是15000个饺子:谈延边大学毕业典礼上的“真情发言”

毕业典礼上,食堂阿姨的一段发言让全场动容,15000个饺子也实打实传达了真情。但这种感动背后,也有其时空限定、仪式意味与结构性共谋。当我们谈“真情”的同时,也应看到,这份感动之所以发生,并非偶然。

董宇辉的“自恋语录”,正在反噬他自己

那些看似亲民、实则自恋的金句,正在撕裂董宇辉的“人设光环”。

当我变得成熟,我给爸妈重新装回了游戏

成熟不意味着删掉游戏,而是能选择地、温柔地拥抱它的美好。—— 从小时候全家一起打游戏,到长大后主动把游戏带回父母的生活,建立一种新的连接方式。

“我为你好”就可以越界吗?谈PUA判断中的边界与尊重

干预朋友的亲密关系前,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在为对方好,还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

“宁要错误的乐观”?当鸡汤遇上情绪真实边界

典型的“先射箭再画靶”......

“扭曲的自由”:从福柯的微观权力看心理咨询关系

本文尝试以福柯“微观权力”理论探讨心理咨询中的权力结构与伦理守恒问题,欢迎交流。

如何优雅地面对衰老:一个关于焦虑、金钱与自我认同的游戏

焦虑从不是衰老的敌人,而是提醒我们更好关照自己的信号。本篇以“规则怪谈”的方式解析女性如何科学而温柔地面对衰老,用理性包容本能,以智慧拥抱变化。

美国的硬水真麻烦

靠买瓶装水过活......

说说美国亲子关系里的亲人陪伴

小时候媒体总喜欢说美国的孩子多独立,真到了美国才发现实际情况与传闻差距有多大......

你会感谢曾经伤害你的人吗?

不感谢,应该感谢的,是那个曾经被伤害了却没有选择一蹶不振、没有选择愤世嫉俗去伤害别人、而是坚定地爬起来、爱自己爱生活永不放弃的自己。 首发于知乎,你会感谢曾经伤害你的人吗?

当有人说“当邪比正强大的时候,邪也可以是正。”,如何反驳?

一般相信这句话的人,会下意识觉得,当邪比正强大的时候,自己属于“邪”的那一方。 首发于知乎,“当邪比正强大的时候,邪也可以是正。”你认同这句话吗?

ADHD是不是智商税?

这不是智商税,是对于基因多样性的尊重。

怎样可以找到完美女友

“很简单:别双标。”

近距离看看渣男是怎么甩锅的

“都怪你流产,如果我不是因为失去了宝宝太难过,我会去赌吗!”

当你发现曾经喜欢很久的人很糟糕:其实你没输

“喜欢不是错,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影。一个人错了,不代表你整个青春眼光都错了。真正可贵的,是你在错爱中发现自己、成长为自己曾喜欢的那种人。”

心理学该不该从本科开始学?——写给AI时代孩子的专业选择建议

心理学是一门迷人的学科,但它不等同于“倾听与共情”,而是高度依赖逻辑建模与跨学科整合的复杂系统。这篇文章是写给初中生家庭的现实建议,如何在AI时代科学规划心理学道路、避免“既学不精,又找不到出路”的两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