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独生子女”?错了,是他们不用假装大方

果也
·
·
IPFS
“独生子女特别自私”,这句话背后,其实是一种对边界清晰、自我感强的人格的误读。在没有兄弟姐妹争抢、没有必须压抑自己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人,学会为自己说话、主动争取本来就是应得的权利。撒娇、表达、被爱、获得,不是“自私”,而是“不需要装”。

灵感来源:为什么好多人说独生子女特别的自私?

自私才正常,你想像一个画面:

一个独生子/独生女一点自尊都没有,出去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锅都争着背,属于自己的利益不敢争取,只要有人质疑什么都放弃——那最后结局大概是精神病/神经症吧?

在没有人争的环境里,人是不需要谦让的。

在没有人嫉妒的环境里,人是不需要藏拙的。

在周围人都巴不得你好的家庭氛围里,独生子女就是可以撒娇提要求并且理直气壮的。

其实这些和自不自私没关系,在健康的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子女这个强利益绑定集团,根本就没有见外到要谈钱和付出的地步。

有的多子女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不自私,而是用缺失的边界感代偿了匮乏的资源所带来的问题,又出于防御性地不承认,而让孩子用“大度”来忽略事实,从而造成了认知失调,为他们之后的人际交往埋了雷。

有些多子女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并不是不自私,而是用缺失的边界感来代偿匮乏资源带来的问题。他们常常出于防御性不愿承认家庭资源有限、爱是稀缺的现实,于是教会孩子用“大度”来忽略事实。这种“大度”并非成熟的选择,而是被动的认知失调,反而为之后的人际关系埋下隐雷。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果也果也|创作《失恋者的自救日志》,分享有毒人格、亲密关系与自我疗愈的文字,愿你在阅读中找到温柔与力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面对创伤性披露,心理咨询师应怎么做才不越界?

“幽默感”值得拿命开玩笑吗?——关于毒蘑菇中毒的残酷真相

大众心理学的混乱期,是走红还是走偏?——谈谈武志红的争议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