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uncanLa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住址證明

DuncanLau
·
·
回流到香港後,有時遇到要出示住址證明的情況,其實對某些人來說,可以帶來相當不便。而在外國居住多年,竟然沒有遇到同樣的問題。
如何去證明住址?錯的地址可以寄到對的人,對的地址又會寄到錯的地方!(Picture generated by Substack)

在加拿大,須要作出身份證明時,通常是要出示兩件不同證件,其中一件必須有相片。而一般人而言,身上最常攜帶的證件,一是車牌(駕駛執照),一是保健咭(Health Card),兩款都有相片,很容易應付一般所需。早年,這兩張咭都是沒有相片的。而另一張人人都有的,應該是社會保險咭(Social Isurance Number) (所以亦簡稱SIN咭),不過不一定人人帶在身。而車牌是顯示住址,因此不會特別要求住址證明。

事實上,在美加地區,車牌才是最重要的身份文件。大家應該聽過,中學生一到十六歲生日之後,便馬上去考車牌,考取後借父母的車,和朋友岀外慶祝,可稱得上是成人禮,他們相當重視的。由於車牌上有住址,而法例規定,轉地址要在五天內通知當局,因此,生活多年,從未遇到要出示住址證明的情況。

原本,要提供住址證明是無可厚非,以前相對是容易一點。但有效的住址證明通常規定要三個月內的文件,但現時很多賬單都改用電子版,如果大家用了自動轉賬,幾乎很少會看到實體賬單。至於政府的信件如税單,或者選民登記通知等,好日都見不到,要用的時候,又已經過了期限,真的有些難度。

最近,車牌到期要更換(香港是十年才續一次),收到通知信,正盤算是否可以用作一些住址證明之用,於是拍一張照保留下來。但細看之下,竟然街名的英文串錯一個字,那基本上不能作證明用途了!頂!

然後細閱續牌手績,其中竟然又要提供住址證明!玩嘢咩!而串錯字的地址仍然可以將信件寄到我住處,證明這種「住址證明」實屬無謂!自己衡量了各種提交方式,自然選擇網上申請是最方便,即使是要求你有甚麽電子簽名,和甚麽iAM Smart的軟件,自己在之前誤打誤撞地都做了,但結果試過幾次,依然無法成功,又沒有告訴你在那裏出了問題。一肚氣之下,選擇親身去續牌,幸好有網上預約,第二天下午有期,就馬上約了。大概可以親身問一下,如何改回正確地址。

由於這年來,運輸署經常有新聞,很多排隊黨,又有很多人一條龍代辦,皆因近年大量內地人來香港,可以直接轉換香港車牌,之後又可以馬上申請國際車牌。這種服務需求非常大,因為相比在內地做,時間上肯定快很多,也簡單得多。雖然有這樣的負面新聞,但自己有預約,也應該不同隊,希望沒有大影響,不過我還是早了半小時到達。

人頭湧湧已經預料之中,但的確有些混亂,指示非常缺乏。有一個職員在附近協助,指示我要排的隊(他其實沒有查看我的預約時間,我是早了半小時的),只詢問我有否登記電郵。原來,現在規定,要登記甚麽証件,是要先登記電郵,他們可以通知你任何事情,那麼地址不再是那麼重要吧。他拿着一部平板電腦,寫下我的電郵,馬上傳來電郵,我從手機打開,輸入他們傳來的一組密碼,便算確認了我的電郵!繼續排隊,職員叫我去另一邊窗口等叫名,等付款。

而這個等就是最長時間的,足有半小時,而場地內有多個不同廣播,有時更疊聲,相當煩!最後叫到我,又竟然不收八達通,但XX寶則可以,內地巿場之大可以領會吧。不過最驚喜的,是新的車牌已一手付款,一手交給我。(不過,我早已指出過,香港的車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產物,只是一張紙又沒有照片,然後過膠便了事。真的很落後)。其他的續牌方式(網上或郵寄)都要等十日八日才寄來。噢,我又錯過拿一個住址證明的機會了。而根本,他們沒有要求住址證明,我也沒有機會改正地址的串錯字,看來,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吧!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