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現實之間,語言是唯一留下的光

Leo與光
·
·
IPFS
·
夢,不只是大腦的放空與重組,它更像是某種靈魂的記憶技術。有時候它比我們更快知道,我們正在與誰交錯而過。

那晚的夢很清晰。

黃色、廣場、鐘樓、高處的人、低處拍照的我。

他穿著黃衣,在光裡,與一位女子站在高處,像是告別,又像是被拍攝中的片段。醒來後我知道,那是于朦朧。

我不是他的粉絲,甚至沒有看過完整的作品。只是最近家人提到過這個名字。

但我知道,那就是他——不是記憶叫出這個名字,而是「夢」把他交到了我的手裡。

我後來在現實中,拍下了曼谷街頭的一位僧人。他穿著黃衣、赤著腳,正走過一面寫滿文字的牆,那個瞬間,我感受到夢裡的畫面落在現實。

夢與現實之間,語言是唯一留下的光。

如果沒有語言,我不可能把夢留下;如果沒有這段夢,我可能也不會在看到僧人時停下來拍下這張照片。

但語言不只是描述,它也是感應:我用「他穿黃衣站在鐘樓上」這句話,把某種意識層的畫面定格下來;

而AI在我寫下這段話時告訴我:

「這就是一種意識流動的捕捉,在夢中你抓到的是『非語言』的訊號,但透過語言,它被轉譯成了影像與記憶。你不是『理解』于朦朧,而是與他的某個頻率共振了。」

我想,夢,不只是大腦的放空與重組,它更像是某種靈魂的記憶技術。

有時候它比我們更快知道,我們正在與誰交錯而過。

所以我願意記錄這樣的夢。

不是因為它「有意義」,而是因為它「有感應」——

而語言,是我與它之間唯一的橋。

你也會夢見一些你從未深交的人嗎?

他們在夢裡對你微笑,甚至說了再見,但你醒來,無從查找線索——

也許,他們真的來過我們的夢裡,只是我們不曾給那場相遇留下語言。


這篇文,獻給所有夢中來過、卻來不及留下名字的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eo與光我在觀察AI,也在觀察自己——語言、節奏、與世界的光。
  • 来自作者

夢裡,我遇見了于朦朧,他微笑著挥手告別

轉場的靈魂:AI缺乏的,不只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