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知道,其實是幸運
我到五十幾歲才知道自己有先天內耳發育不完全,還有遺傳性的小腦萎縮,並且已經發病。回想這一路走來,心裡不免感到一絲「妙」——一種帶著幽默又不可思議的感覺。原來,我一直都不一樣,但我卻毫不知情地過了大半生。
如果早知道,可能的結果
如果我年輕時就知道自己的限制,可能一生都會被貼上「有病」的標籤。
在學習或挑戰新事物時,總會先質疑自己:「我做不到,因為我天生有問題。」
周遭的人也可能把我小心翼翼地框在「能力有限」的範圍內。
人生就可能因此被縮小在這些標籤之內,失去了嘗試、跌倒、再爬起來的自由。
晚知道的幸運
但我晚知道。小時候,我什麼都不知道,只覺得「誰學腳踏車不摔跤?」我學腳踏車時摔了好幾次,每次摔倒都覺得很正常。內耳雖然發育不完全,讓平衡比別人差,但我從未把它解讀成「不可能」。我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嘗試,最後真的學會了。
這段經歷教會我一件事:解讀方式,會決定我們能不能跨越限制。
如果早知道自己有內耳障礙,我可能會把每一次摔跤都看成「病的證據」,然後直接放棄。但因為晚知道,我保留了「嘗試的自由」,也因此真正學會了。
對他人的啟示
晚知道的幸運,不只是我的故事,它可以啟發更多人:
有些人年輕時因為病、缺陷或標籤而沮喪,覺得人生被限制。
但「不知道」有時反而是一種自由:自由去嘗試、自由去犯錯、自由去學會。
生命不該被標籤定義,你能做到的,往往超過你想像。
一張新的地圖
晚知道不是晚了,而是多了一次重新理解自己的機會。等到五十幾歲才知道,我回頭看自己的生命,才發現自己早已跨越了許多預期的限制。這就像拿到一張新的地圖:它不會改變過去的經歷,但會讓我走下半場的人生時,更自在、更真實地前行。
即使現在小腦萎縮已經發病,我也知道自己可以不一樣。身體的限制不能定義我整個人生,因為我已經證明了——即使有病,我依然能嘗試、能學習、能活出屬於自己的方式。這份晚知道帶來的自由和底氣,是任何診斷都拿不走的禮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