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leeannetour

我是 AI 的 AI:當人類成為生成者,而不是被取代者

AI會學習我們的語言和邏輯,但人類能否活成AI都無法模擬的存在?

恐懼沒有用——那些人生教會我的事

有些事你恐懼了一整年,結果根本沒有發生;有些事你來不及害怕,就已經解決了。與其預支情緒,不如專心活著。這是我人生最真實的體會。

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需要退休

很多人都在抱怨工作:又辛苦又累,上面是各種挑戰,下面是各種壓力,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最好不要工作,最好能退休,最好有人養我。 但我一直覺得,這些都是人生的一段過程,一種階段性的心態,就像那句話說的:「初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中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終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 剛開始進入職場,可能會用一種單純的眼光看待工作,把它…

誰說神要幫你?──我對熟悉宗教的幾點懷疑

我不是學者,也不是宗教專家。但我是一個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我接觸過的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就在我的生活裡發生作用,影響著我身邊的人,也影響著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所以我想談談我自己的觀察與懷疑。 這篇不是為了辯論誰對誰錯,我只是誠實地說出自己不願再接受的那些「理所當然」。 一、基督教:人類的自大,是從「神…

天堂很空,因為真正學會愛的人不多

——從信仰邏輯到靈魂修煉,一場現代靈性的懷疑與整合

大崩潰之後,我們會走向什麼樣的文明?

AI不是進步的終點,而是文明轉型的開端

我做的都在空氣裡:

學木雕與竹編的哲學練習 今年,我學了木雕。每次上課都像進入一場精雕細琢的修行,只不過雕的不是作品,是我的自尊心。 老師常常走過來,皺眉看一眼,接著什麼也不說,就默默拿走我的作品——不,是我以為的「作品」——然後毫不留情地剷掉我做了一整節課的東西。 我有點習慣了,也不再難過了。畢竟,我已經認清一個事實: 我做的,都在空氣裡。 老師最近…

我有沒有自己的聲音?——紀念第100篇

我寫了99篇文章,要從其中選出點閱率超過1000的文章,我沒有。超過10,就了不起了。 但這不是一句抱怨,也不是自嘲,這是個很清醒的觀察。這些文章從來不是為了流量寫的,它們一篇篇來自我費盡思索、痛過、想透、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時刻。 在這個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我知道我說的話,不一定會被聽見。但我還是說了。 這半年,是我思想上的一次大…

AI 時代的求職準備指南

這份清單是寫給**「有工作意願的年輕人」。因為現在真正的問題,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越來越多人其實沒有工作意願**。當然,每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都該被尊重。但如果你還想進場、願意投入,這份清單會幫你在 AI 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是我不孝,而是我不再願意做那個文化的犧牲品

在東亞家庭的照顧場景裡,有個結構性問題常常被忽略:我們以為自己只是在「照顧一個年邁的親人」,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對抗整個文化遺留下來的控制系統。這不只是親情問題,而是制度與價值觀的問題。我現在五十歲了,終於理解,為什麼我會這麼痛苦,會這麼生氣——因為我不是只是在對抗我媽,而是在對抗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文化。 傳…

我早已知道

他們說:活得清明,便要小心孤獨。語氣警慎,像預警一場讓人喘不過氣的風雪。 而我,只是微微一笑。孤獨?我早已與之為伴,靜如影,淡如風。 當我思索越深,聲音便越少。塵世遠了,心,卻近了。 我問——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那一刻,不孤獨嗎? 四十九日,無言。無人問他,無人懂他,但他,了了分明,不需回應。 我也是。不再求聲,不再等光。行於空性之上,坐於眾聲之旁。孤而…

溝通方式的轉變:從命令到請求,打破潛在的權力施暴

早上,一位平常沒太多交集的工程師主動找我聊天。原本只是寒暄,沒想到卻聊了很久,談到工作細節,也談到彼此過去的經歷。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談話方式,在以前的職場並不常見——不是由上而下的命令式溝通,而是平行對話的交流與理解。 這讓我想到一個很深刻的變化:我們這個世代正處在一場「溝通方式的轉變」中。 一、從「命令」到「請求」:一場溫…

【日常生活哲學系列#10】從「孝順」到「自我拯救」:照顧者的覺醒之路

當我們終於明白,「孝順」其實只是另一種社會期待的牢籠

面對產業趨勢焦慮,我們真的需要知道「什麼最賺錢」嗎?

⏳ 趨勢焦慮,是這個時代的集體心病 「未來做什麼比較賺錢?」「是不是應該學AI?」「還來得及轉職嗎?」 這類問題我常常從朋友口中聽到。它們看似是在尋找方向,實則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安。面對變動快速的時代,我們好像永遠處在「該不該趕快做點什麼」的焦躁裡。 但我總會反問一句:我們真的需要知道答案嗎?對個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有那麼大…

別再相信人性會自動公平,只有制度能保護善良的人

很多人相信:「只要我善良、努力,別人會看見、會公平對待我。」但經歷越多,我越清楚知道,這句話只在童話裡成立。人性從來不會「自動公平」,只有制度才能保護那些默默做事、不懂爭取的人。 這幾個月,我和同事兩人共同擔任監造。我負責的是 P2,他是負責 P1。但實際運作起來,變成早上巡視幾乎都是我一個人,下午我還是得出馬巡一趟,而他卻只挑他想…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一、最難的,是叫醒不想醒的人 我們總會忍不住想幫助身邊的人,尤其是親密的家人與朋友。當他們在做出我們認為「明顯錯誤」的決定時,我們著急,我們氣憤,我們苦口婆心地想讓他們回頭。 但你會發現,說再多都沒用。一個人多年來所形成的認知模式,早已根深蒂固,不是你的一句話就能動搖。你看得再清楚、分析得再有道理,對方若無痛感,就不會…

《亂世中的站穩——混沌時代的個人生存哲學》

這是最糟糕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 歷史從不沉寂,只是換了一種聲音重複自己。如今,我們所身處的世界雖不是刀光劍影的亂世,但正爆發著一場無聲的經濟與生存之戰。AI顛覆就業、生產過剩壓垮價值、全球通膨貨幣虛幻、詐騙成為「創業」、身心健康變成奢侈品……這一切不是電影,而是我們每天打開手機新聞就會撞上的現實。 混亂…

未來已來:高齡、AI、M型化與我們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我們正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面對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高齡化、AI崛起、M型化社會、詐騙橫行以及福利神話的破滅,這些趨勢彼此交織,共同描繪出一個充滿挑戰卻也潛藏轉機的未來。 在高齡化社會中,我們必須打破「醫療產業黃金時代」的迷思。真正賺錢的不再是第一線的勞動者,而是掌握資本、技術與平台資源的少數。這提醒我們,未來競爭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為畫家,但我們都可以畫畫

以前在帶小朋友上課的時候,曾經為了過年準備了一個「兔子扇子」的創作活動。我自己做了兩個示範品,孩子們跟著我一起做,雖然每個人做出來的兔子還是有些不一樣,也有人在旁邊寫了自己想寫的祝賀語,但整體來說,創作的自由還是有限的。 後來我準備了另一堂課,是以動物為主題的創作,雖然動物圖案是印好的、要著色的,但背景必須由…

《高齡化社會的低薪騙局》

一、開場:被洗腦的未來 「高齡社會來了,銀髮商機無限!」、「照顧、教育、長照、健康促進,每個都是未來明星產業!」——這些口號這些年充斥在媒體、政策簡報與大學招生簡章裡。高齡人口佔比逐年上升,看似是一場龐大的社會危機,同時也被包裝為一場產業革命的機會。 但當你真正走進這些被稱為「高齡產業」的現場,不管是照顧、醫療、教育還是社區活動,你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