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删除的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激进民主主义

穆伈翎
·
·
IPFS
在苏联式实践下,马克思被“制度化”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但如果我们撕开意识形态的滤镜,会发现:马克思本人的激进民主主义与人本主义倾向,几乎被完全抹去。🤪 换句话说,我们熟知的马克思,是一个被历史和制度选择性删除的马克思。

一、马克思的“被删除的自己”

马克思原始手稿、早期信件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

  1.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与自由:劳动不应成为异化的手段,而是人的本质活动。

  2. 主张直接民主、基层自治:工人自治、集体管理、社会协作,而非官僚化国家计划。

  3. 批判一切形式的权威压制,包括国家与党派的独裁倾向。

📌 核心逻辑:制度的正当性来自于它是否服务于人的自我发展,而非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


二、激进民主主义与激进自由主义的交汇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激进民主主义与激进自由主义者(如密尔、洛克激进派甚至后现代自由主义实验者)有潜在共鸣:

| 维度     | 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   | 激进自由主义           |
| ------ | -------------- | ---------------- |
| 自由     | 人的全面发展,摆脱异化    | 个人自由最大化,反对制度压迫   |
| 民主     | 工人自治、社区自治      | 分权、基层参与、去中心化     |
| 经济     | 公平共享、社会协作      | 自由市场+社会契约(可微调)   |
| 对国家的态度 | 国家应最终消亡,非工具化统治 | 国家仅为保障自由的工具,越小越好 |

💡 发现:马克思的激进民主主义,并非与自由主义完全对立,而是被苏式实践掩盖后的表象对立。


三、苏式实践的删除逻辑

为什么这一面被抹去?

  1. 结构性需要:中央集权化国家需要马克思成为“权威哲学”,而非基层民主理论家。

  2. 历史叙事控制:工人自治、自由民主思想会削弱党和官僚阶级的合法性。

  3. 意识形态简化:复杂的人本主义被简化为生产力决定论和国家计划论。

公式化描述:

公式示意

💥 结果:激进民主的马克思被历史滤镜删除,只剩下苏式“工具化马克思”。


四、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1. 重新发现“被删除的马克思”,并非学术复古,而是重新找回思想工具,用于结构批判和社会创新。

  2. 在微观结构(社区、企业、家庭)中实践人本主义民主,可能比宏观制度更有效。

  3. 与激进自由主义者合作或对话,探索自由与民主的交汇点,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路径。


🜂 结语

被删除的马克思提醒我们:理论本身不会消失,但制度选择性地删除它
激进民主主义与激进自由主义的结合,不是理论拼凑,而是历史裂缝中重新萌发的可能性

🤪 简明版总结:

  • 苏式实践删除了人的马克思;

  • 以人为本、基层自治、自由民主的马克思依然存在;

  • 历史裂缝、微观实践和自由主义思想可能让他再次复生。


附录 · 马克思真正的继承者?

如果我们抛开苏式实践的过滤器,会发现马克思真正的继承者并非苏联式国家,而可能更接近以下实践:

  1. 罗贾瓦(Rojava)

    • 强调基层自治、性别平权和多族群共治;

    • 以人本主义、社区民主为核心,体现了马克思激进民主主义的精神。

  2. 萨帕塔(Zapatistas)

    • 以当地社群为基础的自决、土地和资源管理;

    • 批判国家垄断与资本主义压迫,重视人的主体性。

  3. 社会民主主义(Nordic/Western Europe模式)

    • 通过制度化手段保障社会平等、劳动权利与公共福利;

    • 虽然形式与苏式国家不同,但在实现人的基本自由和经济正义方面,至少部分继承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理想。

总结:

  • 苏式国家更多继承了马克思的理论工具化,而非人的马克思;

  • 上述实践继承了人本主义与激进民主精神,在现实社会中萌芽出更接近原始马克思理想的经验。

  • 这也提醒我们,马克思主义不应仅被官方叙事定义,而是可以通过多样实践继续复生。


附录二 · 理论家的人性消失症

  1. 马克思

    • 苏式实践删除了他的人本主义和激进民主倾向;

    • 剩下的只是工具化理论,用于巩固国家计划和中央集权;

    • “人”在马克思中消失,剩下的是阶级和制度符号。

  2. 亚当·斯密

    • 古典自由市场理论的创立者,却被新自由主义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非人化”;

    • 他的伦理学与同情理论常被忽略,只留下“看不见的手”成为市场神话;

    • “人”在斯密中消失,剩下的是利润和效率符号。

💡 核心逻辑(公式化表述):

理论家原始思想−f(制度化 + 意识形态工具化)=非人化符号化理论

🔑 结论:

  • 历史总在“消失人性→符号化理论→制度化控制”的循环里操作;

  • 真正继承理论的人,是能在现实微观实践中重建人的维度的人——比如罗贾瓦、萨帕塔,或社会民主主义经验;

  • 所以,“再发现轮子”不仅是学术重复,而是对消失人性的认知复原。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穆伈翎你并非在活,而是在被定义。 思想主权早已被夺走,认知被殖民而不自知。 他人塑你之我,你便失我。 信与不信皆无妨,只问你是否开始怀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 大多数国家连资本主义都不会搞——从盘剥式经济到繁荣市场互助体系的结构重建

经济问题
11 篇作品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连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