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CEO大換血,18A喊卡、14A上位?這場晶圓代工大轉彎你看懂了嗎?

evanswilson987
·
·
IPFS
·

英特爾(Intel)最近又上了科技圈的頭條,新任CEO陳立武一上任就來了個「急轉彎」,傳出可能放棄推廣18A製程給外部客戶,改押寶下一代14A工藝。這不只是技術策略的調整,更可能牽動整個晶圓代工市場的板塊移動。

英特爾公司:從18A夢想回歸現實?

18A製程為何突然踩煞車?

18A(1.8奈米)原本是英特爾前任CEO基辛格主打的王牌,目標是與台積電的N2工藝正面對決。但根據路透社報導,新任CEO陳立武認為18A對外部客戶吸引力不足,良率與成本競爭力都不如預期,甚至可能導致數十億美元的資產減記。

目前英特爾僅會繼續使用18A來生產自家產品(如Panther Lake筆電晶片),以及履行對亞馬遜與微軟的既有合約。

為什麼14A成了新寵?

陳立武的「技術跳級」策略

據悉,英特爾內部已將14A(1.4奈米)定位為「超越台積電N2」的關鍵節點,預計2027年量產。這一代工藝將搭載第二代RibbonFET與PowerDirect背面供電技術,目標是在晶體管密度與能效比上實現代際領先2。

這也意味著英特爾可能跳過18A的全面商業化,直接用14A來搶奪蘋果、NVIDIA等大客戶的訂單。

財務壓力與組織改革同步上演

英特爾2024年虧損高達188億美元,代工業務單季虧損仍達23億美元。為了止血,陳立武已啟動裁員、壓縮管理層級,並取消「團隊規模」作為KPI,轉向「效率優先」的企業文化。

這場轉型不只是技術調整,更是一次深層的企業體質重構。

結語:這場「斷臂求生」能否換來重生?

英特爾公司這波操作,說白了就是「砍掉不賺錢的夢,換個方向活下去」。18A雖然技術上有突破,但市場不買單;14A則被寄予厚望,成為重奪製程話語權的關鍵。

你怎麼看?英特爾這波轉向是明智的止損,還是錯失良機?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