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小說的關係-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偏偏
·
·
IPFS
·
我努力思考努力去設計去貼近真實,去感動人心,寫到傷心處,我也會掉眼淚,那都是真的。我知道人生不是只有快樂,我知道豐富的人生,有時候痛苦更多,我對待角色從不手軟,可是,我也會難過,因為角色身上都有我的影子,也因為我知道,那些挫折,那些不順遂有多痛。

很多人以為小說是虛構的,看小說對人生不會有任何進步,但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

如果你不相信,那肯定是你看到的都是爛小說。

小說寫的是人,想要寫出好的人物,那肯定是要參照真人的,就連奇幻小說也是要參照真實世界的規則,如果不合邏輯,那一樣只是爛小說。

好的小說,是很努力貼近真實人生軌跡的。小說是作者想要表達對現實的一些想法,絕對可以給正在迷惘中的人,一些可能性,或是讓正在痛苦中的人,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

小說的運行軌跡很多都是跟人生一樣的,也是為了讓人感受到真實。比如小說的主角要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抓住讀者繼續往下看的核心,人生何嘗不是?就像也有小說的主角是沒有目標的,是靠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來推動,但就會像人生,有點茫然,有點困惑,不管做什麼都不是因為自己渴望。在沒有找到目標之前,人都會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存在的意義吧?就算是想要過躺平的人生的人,都會有過思考未來的時候吧?就算真的沒有重要的追求目標,也會有短期的小目標吧,比如存錢去旅行之類的。

小說的邏輯跟人生是一樣的。

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會推動人自發地往前走,真實人生是這樣,小說角色也是。

除了目標還要有動機,人物會往前走都是因為動機,我們不管做什麼也一定會有個動機,動機也可以是讓讀者好奇的點,就好像平時也會有人問我們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選擇跟這個人在一起。如果是懸疑小說,殺人動機也是很重要的看點。包括現實命案,也是一定會找兇手的動機。

而人物的性格很大程度也影響著小說的發展,就像是性格決定命運。曾經看過一個案件分析,外國有一個殺人的案子,一直查不到兇手到底把屍體藏在哪裡。最後發現屍體的地方,簡直像小說一樣戲劇性,或者說,是小說學習了人性。

他是一個怪人,平時最喜歡到樹林裡,爬到樹上坐著,一待就是整天。而發現屍體的地方就是在樹林的一棵大樹裡。那一棵大樹樹幹是空心的,屍體就藏在裡面。

這簡直像小說一樣。小說的情節發展從來都是要配合人物喜好的,給了一個設定後,最好就是要反覆的使用這個設定,鞏固這個設定的重要性,還需要出其不意的使用,才是好的情節發展。這個真實案件完全滿足了這個邏輯,也絕對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有時候真實人生真的比小說更戲劇化,所以我喜歡參考現實,也因為我喜歡寫出可以反映現實的小說。

貼近現實才能做到感動人心。

當我確定要走寫作這條路,就是抱持著要把我觀察到的真實,去以小說的形式分享出來。

散文或是其他形式的文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我會選擇小說是因為小說有更大的戲劇性,我可以躲藏在戲劇性背後,不會變得赤裸。

雖然有時候總是藏不住破綻百出的真心,但小說寫出來,本來也是希望能被讀懂。

寫作,很多時候就是想分享,無論是痛苦的快樂的回憶,或是殘忍的現實的理解;也是一種紀錄,好像沒有白來這世界走一遭。寫作是為了徹底表達某個觀點,達成某種理解,完成某種褪變,記錄過去的自己,也跟回憶說再見。

我的人生跟小說緊密相連,命運沒有給我其他色彩,我也把時間都給了小說。如果沒有小說,我似乎什麼都沒有。每一本小說都記錄著我的思考跟褪變,證明了我的存在,表達了我的情感。

因為寫小說,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都可以樂觀的去想,至少我得到了一個故事。不管好事壞事,都會成為我人生的養分,小說的養分。

我努力思考努力去設計去貼近真實,去感動人心,寫到傷心處,我也會掉眼淚,那都是真的。我知道人生不是只有快樂,我知道豐富的人生,有時候痛苦更多,我對待角色從不手軟,可是,我也會難過,因為角色身上都有我的影子,也因為我知道,那些挫折,那些不順遂有多痛。

也因為我是用真心在寫作,我真的愛我筆下的人物。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只是我是一直在黑暗裡摸爬滾打,沒有人看見我,而我也看不見光。

請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幫忙拍拍手,追蹤我一下,給我一點光好嗎?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偏偏我是偏偏,一個寫了十六本小說還不能出版,卻還沒有放棄的人,我是個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人。 一腔孤勇,把熱血灑在小說裡。 如果你好奇我哪來的毅力,我會在這裡分享寫作心得和人生故事,趕快追蹤我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反叛任性的我寫的小說不受市場親睞

關於我為什麼不寫正向的角色

寫小說讓我精神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