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的我,第一次認真看待異國婚姻的可能性
IPFS
沒想到會在這裡分享這些,但最近心裡蠻有感觸的,就當作寫給自己的整理吧。
我離婚後一直沒想過要再談感情,也覺得婚姻這東西可能就不適合我了。
但這一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往東南亞跑(特別是泰國、越南、印尼),
看著幾位台灣朋友和當地女生交往、甚至結婚,有些故事真的讓我改變了不少想法。
其中一位是我高中朋友,是泰國二代移民,現在也跟一位泰國女生交往快五年了。
聽他分享,兩人幾乎每天一起做飯、陪他創業、照顧他爸媽,沒什麼情緒勒索,也不太要求物質。
原來最基本的陪伴與支持,就是他們眼中真正的浪漫。
另一位朋友則是和越南女生結婚半年了,最近正在準備懷孕。
我發現,東南亞的家庭與婚姻價值觀其實也很重視責任與溝通,
對外國文化的接受度也比我原本想像中高很多。
雖然語言有差異,但他們會互相學習、每天視訊,
那種純粹的感情,有點像我年輕時的初戀。
我知道,很多人一聽到「異國婚姻」就會聯想到不好的例子、文化衝突,甚至是詐騙。
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
但實際看到這幾段真實的感情,我才慢慢發現——
有時候文化差異反而會讓彼此更珍惜,也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不是想說哪一國的女生比較好,而是覺得我們常常被某些框架綁住了。
如果兩個人價值觀契合、願意一起經營感情,
不論國籍或背景,也都有可能走出一段穩定的幸福。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察與反思。
也想問問這裡的大家:你們有看過或經歷過異國婚姻嗎?
你們覺得「文化差異」會是阻力,還是也有可能成為一種優勢?
我個人是從完全不接受,到現在因為經歷過離異,
反而更能放下偏見,也更願意接納不同文化與選擇。
如果你也曾經思考過類似的問題,或者有一些觀察想分享,
歡迎留言,一起聊聊彼此的想法。
#離婚後的生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