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自由,從思考開始》--狗竹圖文

《創作的自由,從思考開始》
成長的框架
當孩子漸漸長大後,我們會發現創作這件事變得不再單純。一張白紙和一句「畫你想畫的」,對年幼的孩子可能是一場遊戲,但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卻常常是一道難題。
他們開始在意別人的眼光,也會懷疑自己的畫值不值得被喜歡。如果孩子從小被訓練去符合別人的標準,那麼他的創作,就很難跳出這個框架。只有當孩子開始學會為自己創作、為自己選擇,他的畫作才會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靈魂。
我曾教過一位中年級男孩,他對賽車著迷,能畫出極其細緻的賽車內裝,甚至不用參考圖像也能描繪出許多細節。我對他說:「你簡直是畫賽車的專家,這方面你比老師還厲害呢!」
因為那是他的世界,他的興趣,他自然知道得比我更多,也畫得更生動。
當孩子做自己,沒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
創作最珍貴的地方,在於「獨特性」。孩子只有在做自己時,才能發揮出最深的能量。不過也要提醒,若孩子長期只圍繞著自己熟悉的主題,也會產生侷限。這時,成人的引導角色就變得很重要——不是強迫孩子畫「別的」,而是幫助他將自己熟悉的世界「擴大」。
兩個圓的創作練習法
我常用「兩個圓」的概念思考,幫助孩子擴展創作思維:
1. 擴大自己的圓
從孩子本來就喜歡的事物出發,慢慢延伸。例如一個愛畫服裝的孩子,可以單純的從服裝樣式,被引導思考:「穿這個衣服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服裝會怎麼設計?」、「如果用動物的元素來做一件衣服,會變成什麼樣子?」
也可以帶孩子去看展覽、觀察生活中的人物穿著,引導他將觀察與興趣結合,就能擴展出更深更廣的創作圈。
2. 讓不同的圓交叉融合
多數傳統美術課程,會讓孩子學會畫很多類型的圖像:今天畫企鵝、下次畫金字塔,再下一次用黏土做出一個可愛的卡通角色。這些教學方式讓班上作品看起來很「整齊劃一」,但卻讓創意被侷限在「老師範本」裡。
我們該做的,是讓孩子在練習技巧的同時,也保有自己思考的空間。例如:在剪紙設計建築的課程中,我會教剪紙技巧、構圖方式、黏貼方法,但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建築?它的風格是什麼?」那是屬於孩子的功課。
當孩子開始自己定義「我想做什麼」,而不只是照著老師的指令,那才是真正的創作思維啟動。
跨出第一步,走向真正的創作之路
讓孩子從「接收式創作」走向「主動式創作」,會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當孩子習慣了看圖臨摹、學卡通角色,起初可能會卡關,不知從何開始。但當孩子願意跨出第一步,嘗試創作屬於自己的內容,就像走出一個安全圈,也是在開啟通往創意世界的大門。
愈深入創作核心,孩子愈會發現最困難的不是畫得好不好,而是:
• 我想說什麼?
• 我該怎麼說、怎麼做?
這時候,「想」與「表達自己」的過程,才真正開始。
我們常常誤解的自由
很多大人以為「讓孩子自由畫」,就是給他一張紙、不干涉、讓他隨便畫。但離開幼兒時期的孩子,已經不是完全不受外在影響的狀態了。他們活在一個充滿刺激與審美框架的社會中,受流行文化、同儕觀點、商業圖像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中多。
所以所謂「自由創作」,其實是一種需要被支持與引導的能力。
結語:培養孩子的創作思維,而不只是技巧
當我們給孩子一個自由探索的環境、教他思索自己要說什麼,也給他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他帶走的絕不只是美術課裡完成的一幅畫,而是一種能延伸到未來各種媒材、各種表達形式的「創作思維」。
這才是藝術教育真正的核心——讓孩子知道,他擁有創造世界的權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