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九月:標記回憶的位置與意義|客座作家:楊翠) · 第二天

隨風

旅行者
·
·
IPFS
·
無論面具上的表情多麼別緻,底下扭曲的面容依舊難以掩蓋那真實的模樣。

坦白說,至今為止我都在尋找“我是誰”這個問題的詮釋,人在世界中總會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什麼場合就會有不同身份,並不是我希望就能成為那個樣子,而是隨著環境而漸漸改變自我。我似乎活在他人目光與期待下太久了,扮演別人期待的角色也太久了,最終可能連當初嘗試進入角色前的模樣都給丟掉了。

面具帶久了,就不想摘下來。

那種賦予表面的安全感,那種被肯定、被接納是虛偽的渴望,以及不想再遭受被孤立、排擠的失望。

直到某天出門照鏡子的時候,我的臉出現了裂痕,輕輕撫摸那道裂痕,像是想起了什麼,但由於時間緊迫,就沒過多理會。但不知不覺,裂痕開始蔓延,直到最後徹底裂開兩半,這下真的涼拌了。

第一次以真面目見人,反而感覺像是沒臉見人了。

可是現場的反應並沒有想象中的混亂,反而聽到了很多鼓勵的聲音。

「原來你是這樣的」

「跟我想象中的你不一樣耶」

「其實你這樣也挺好的」

一陣嘈雜聲的背後,我也是第一次看見我的影子。它依舊模仿著我的一舉一動,卻又顯得比我更自在,甚至帶著一種我從未有過的坦然。

我忽然意識到,那才是我長久以來被壓抑在面具下,被忽略在他人目光之外——遺失的自己。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旅行者走上文字的漫游路,寻找能安放恐惧与脆弱的树洞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追風者

風起

一個想回但又回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