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重構生活-無法評斷好壞的小廢物

Anne
·
·

一、起點:看護病房裡的「無用」時光

那年,我坐在阿公病床邊。

他睡大半日,我盯著天花板數裂縫。

手機滑到一個問題:「哪裡買得到袖珍屋材料包?」

我手賤搜了一下,竟然真的找到賣家,當時不多。

心裡突然冒出一個幼稚的計畫:

「每看護滿一個月,就買一個模型犒賞自己。」

沒想到,第二個月就沒再看護了。

第一間迷你歐式麵包店還是誕生了——

屋頂可掀,裡頭有 0.3 公分的奶油麵包,

連老鼠洞都開了氣窗。

阿公醒來問:「妳在幹嘛?」

我回:「你一直睡,我只好自己找事做。」

他笑了,繼續睡。

二、停擺與重啟:遺傳病的意外禮物

模型計畫跟著中斷。

幾年後,小腦萎縮的基因報告躺在我面前。

AI 冷冰冰一句:「精細動作有助延緩退化。」

我愣住,隨即衝去蝦皮。

搜尋欄跳出上百筆「袖珍屋」,

原來同好早已成河。

我買、我拼、我囤。

上個月一次完成兩間:

一間江戶風土藏,一間維多利亞書房。

每完成一件,就強迫自己休息,

因為太容易「一頭栽進去都不可救藥」。

三、一櫃子的證據

如今,衣櫃頂層塞滿了 1:24 與 1:12 的世界:

有燈會亮、有貓會跳窗、有書架會轉。

它們不賺錢、不升官、不進履歷表,

卻是我用掉的時光、握緊的未來、

以及對抗遺傳最溫柔的反擊。

四、送禮的猶豫

做好了,卻開始佔空間。

我決定:以後每完成一件,就送出去。

但心裡冒出疑問——

「會有人想要這種『小廢物』嗎?」

五、送禮筆記(AI 模擬版)

我問了 AI:「怎麼送才不會尷尬?」

它給了我三套劇本,聽起來像真的發生過:

1. 給妹妹

附卡片:「這間土藏 180 小時,妳小時候說想住日本,先借妳。」

AI 預測:她會回傳哭臉表情,說放床頭當守護結界。

2. 給模型社團陌生人

貼文:「完成品尋有緣人,運費我出。」

AI 說:十分鐘內會被一位夜班護理師預約,

她會說:「我值夜班時,剛好需要一間會亮的小屋。」

3. 給安養院公共區

放一間森林小屋,旁邊留紙條:

「這是某人用心做的,願你們每天都像住進童話。」

AI 補充:兩週後,護理師會傳照片——

一位阿嬤每天推輪椅過去,對著小屋說早安。

六、結論:重構生活的公式

主流標準給不出評分,

但我找到自己的算法:

```

成就感 = 耐心 × 精細 × 分享

```

模型不是目的,

它只是我把「空轉的時間」

轉譯成「可觸摸的證據」的方式。

它不被斷定好壞,

卻讓我重構了生活——

從「被迫等待」

到「主動創造」。

下一次完成,我會照著 AI 的劇本送出去。

因為我相信,

每一間小屋,

終會找到想住進去的人。

Made by Gemini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