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要聞摘要 2025/10/06 (重複)
1️⃣ 鴻海(Foxconn)第三季營收創歷史新高,AI 伺服器需求帶動成長
鴻海公布第三季營收達新台幣 2.057 兆元,年增 11%,為歷年同期最高。公司指出,AI 伺服器與雲端設備訂單是主要成長動能。
觀察:AI 硬體需求正全面拉動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從晶片延伸至伺服器整機。
預測:若 AI 伺服器市場持續擴張,代工廠與零組件廠將進入高毛利成長期。
2️⃣ 臺美推動高科技戰略夥伴關係,聚焦 AI、半導體與供應鏈合作
臺灣與美國正研擬建立「高科技戰略夥伴架構」,涵蓋 AI 技術、半導體生產與資安協同,計畫降低雙邊出口壁壘。
觀察:臺灣角色正由代工中心轉為技術與戰略合作核心。
預測:此合作若深化,將重塑亞太科技競合格局,並影響中國供應鏈策略。
3️⃣ 微軟宣佈啟動「AI Cloud Foundation」全球雲端培育計畫
微軟宣布推出 AI Cloud Foundation,目標協助新創與政府機構建立 AI 雲端基礎架構,預計投資 25 億美元。
觀察:科技巨頭正藉由 AI 雲端服務加速滲透公部門與產業鏈。
預測:此舉將進一步鞏固 Azure 在全球 AI 雲服務市場的主導地位。
✦4️⃣ 日本 SoftBank 投資 AI 晶片新創 Rain Neuromorphics
軟銀宣布向美國 AI 晶片公司 Rain 投資 5,000 萬美元,強調該公司專注於低功耗類神經晶片設計。
觀察:AI 晶片創新方向正向「節能、高效」轉移。
預測:若技術成熟,Rain 或成為未來邊緣運算與 IoT AI 的關鍵供應商。
✦5️⃣ NVIDIA 擴展 H200 晶片全球供應至歐亞市場
NVIDIA 宣布其新一代 H200 AI 晶片將正式出貨至歐洲與亞洲市場,預計供應鏈將由台灣組裝廠負責。
觀察:高階晶片供應鏈的區域分布進一步全球化。
預測:亞洲在 AI 晶片製造與組裝鏈的戰略地位將持續提升。
🔍 綜合觀察
- AI 伺服器需求推升硬體製造業與代工廠業績,顯示實體經濟鏈的 AI 化正在成形。
- 臺美戰略合作正重新定義科技供應鏈分布,亞洲角色更加突出。
- 科技巨頭推動 AI 雲端與公部門合作,強化長期市場滲透。
- 晶片設計趨勢轉向高效能低功耗,AI 基建進入節能競賽階段。
- 晶片與雲端雙主軸的發展,將成為未來 AI 生態的兩大支撐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