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第三天

Glittery Matcha Book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简宁
·
·
IPFS
我戴上氧气面罩,深吸一口气,跳进意识的深海里。

小时候,我的卧室被安置在书房里。除了我的床和书桌之外,房间里就是80年代风格的书橱:刷着深红色的油漆,带花纹的玻璃门。那个年代也没有电视可以看,所以我满架大人小孩的娱乐多数就是看书或者杂志。我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有金庸也有琼瑶,还有曹禺的剧本,还有国外的连环画名著,什么都有。反正大人买回来什么,我就跟着看什么。三日书第一日说到的那个生日,其实也不全是可怕的记忆,亲戚们都知道我喜欢看书,送了我很多适合我那个年龄的书。我非常感激。

我也曾经很喜欢写作,读书的时候还参加过文学社,不过我总觉得写作是个很神圣或者很专业的事情,一直觉得自己不配。所以大学毕业就没有再写什么了。再后来过了许多年,我被派去一间小学实习,主要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小孩子么当然上课最要紧,我的辅导时间多是下午,所以白天也没什么事情做,而分给我的“办公室”其实是教材教具室,居然一点网络信号都没有。我太无聊了,所以开始写小说。没想到一写就写了两三年。再后来工作繁忙,我也不再写了,虽然总想着填坑,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办法进入状态。

再一次进入状态,竟然是今年的事情。全因为看了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书的封面是灰绿色,带一些细细的闪。我女儿不识字,称之为妈妈的Glittery Matcha Book。

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一直放在那里也没看。某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决定放下好玩的手机,重新开始阅读,所以随手从书架上抽了这本书。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工作和生活,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拿来看这本书。

我对村上其实不太有感,以前看他的书多是盛名之下的跟风。看完总觉得有点找不准感觉。可是这一本很不一样,文字亲切,幽默,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看完整本书又回头,发现原来是译者不一样。所以很可能我只是对林少华无感而已。

总而言之,书中谈到写作这件事情,解开了我一个很大的疑惑。

“作家的基本工作是讲故事。而所谓讲故事,就是要下滑到意识的底层去,下降到心灵黑暗的底部去。要讲规模宏大的故事,作家就必须下降到更深的地方… 那片黑暗之中,有时会充满危险…在那片黑暗中,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混作一团,太古与现代融为一体。我们讲它未加解剖地带回来,有时那一大包东西说不定就会产生危险的结果。”

这似乎就是我没办法进入写作状态的原因。

我的写作状态,跟村上提到的很像,当然因为个体的差异,或是水平还远远不够,我的下沉,更像是潜入海里去。

我潜得不太深,海水是深蓝色,阳光的光亮让我能够看清周围,有彩色的小鱼,也有巨大的珊瑚。这里没有声音,只有我自己的呼吸声和水流动的声音。小气泡随着呼吸咕噜咕噜的在眼前涌现,这是我与水面之上的唯一连接。我隔绝了水面上的世界,进入一个沉默的,不熟悉的地方。在这地方待久了,我会渐渐产生一种解离一般的状态,与水面上的世界渐渐断开了。

哗啦——

我又回到水面上,可是深蓝色的海水,和那些小气泡,鱼和珊瑚会一直停留在脑子里,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会渐渐地散去,脑袋里多少有些浑浑噩噩的。

也会有些东西散不去,给我留下些不可见的印记。

也许这就是我很难启动写作这个任务的原因吧。我要脱离熟悉的世界,一头扎进那片不知道会展现什么东西给我看的海里去。当然我依旧认为那里是美的,只是全然不可知。出海之后,又要好一阵子才能缓过来,重新适应海面上的生活。

我不是那种能够写一个大纲然后往里填字的人。我是那种需要鼓起勇气跳进水里,才知道我会写出来些什么东西的人。但是我始终害怕跳进水里去,常常搞好多乱七八糟看起来毫无必要的事情来准备。

有时候我会点蜡烛,有时候我会打一行毛衣,有时候会泡一壶茶。这些杂事,大约是我的氧气面罩和wetsuit。

害怕归害怕,我还是会时不时坐在电脑前,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不可知的大海里。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简宁一个旅居海外的行为干预师,三个孩子的妈妈,爱织毛衣爱读书爱看树看云看大海的中年人。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猝不及防就长大了

鲜花着锦,如同死境

再见,M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