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中共、国民党、台湾本土派三方博弈、多种叙事下的烈士荣耀与历史悲剧
近日,反映1949年前后潜伏于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吴石、朱枫等人事迹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中国央视首播。这部电视剧不仅展示了国共内战时台湾隐秘战线的秘史,又值当下台海局势紧张之际,也就格外引发关注和讨论。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尾声,国民党政权丢失大陆大多数地区,中共势力则势如破竹,并在同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台湾和中国西部部分区域尚未被中共占领。而潜伏在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及亲中共份子,包括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及聂曦、陈宝仓、朱枫等,为中共提供国军在台机密情报,并试图策划台湾的国军及民众起义,策应中共解放军攻台。后来事泄,吴石等被捕并被处决。这正是《沉默的荣耀》的历史背景、人物和事件原型。
而当时台湾的博弈并非只有吴石事件,国共势力在1945-1950年间有许多明暗较量。而且,台湾本土势力作为重要第三方,也卷入国共博弈、左翼和右翼的斗争中。1947年台湾的“二二八事件”,虽非中共直接指挥,但有参与和声援。而台湾本土势力、反国民党势力,又有较明显左翼色彩,和中共有更多意识形态相似及实际合作,并与国民党敌对。
不过,1950年之后的长达30多年里,吴石事件及其他类似事件,长期被尘封。其中的死难者,也一度被遗忘。
这是因为参与的各方都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提及。对国民党方面,内部反叛事件不是光彩的事,除了用于内部警示,当然不愿过于提及。
而中共方面当时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虽也有涉及台湾问题的宣传,但集中在“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统一国家”、“让台湾人民得到解放”,但具体的人和事却被淹没在政治宣传中。
而第三方即台湾本土左翼势力,那几十年基本处于被压制难以发声状态,他们想发声,但却不被允许发声诉说。
不过,最早重新提及那段历史、让更多人知晓的,也还是台湾本土左翼。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台湾本土势力迅速崛起,左翼也被解除禁锢。对于1945年及之后国民党统治40多年里被迫害的历史,尤其那些抗争和死难者,本土左翼自然要努力的追忆、推动平反、宣传纪念。这一过程从19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也就是台湾本土派所称的“转型正义”。
而中共方面出于国家统一、统战台湾方面、纪念为党贡献者等目的,也将尘封的历史重提。2013年,中共在北京建立“无名英雄广场”,纪念吴石、朱枫、其他有名和无名的死于台湾的被国民党镇压人士。这些人被确认为中共“革命烈士”,得到隆重的纪念。
而国民党方面则是低调的。国民党接受民主化和“转型正义”,但党内对于1947年后的镇压和戒严仍然认为是“捍卫中华民国”、“反共防谍”的必要。他们当然不认为吴石等人是什么英雄烈士,而是叛徒。
而中共和台湾本土派虽然都认为1947年后死于国民党镇压的人是“英雄”、“烈士”,但视角和评价其实大相径庭。
曾经,中共和台湾本土派中的左翼是重合的,甚至部分合流的。如台湾共产党在日本殖民结束后,组织关系上就从隶属日共转为隶属中共。台共领导人谢雪红,前半生在台湾革命,后半生在大陆工作。中共出于反国民党需要、左翼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立场,也长期与台湾本土左翼站在同一阵线。
而台湾本土左翼出于意识形态和现实需要,也曾长期与大陆亲善。直到1990年代,陈水扁、陈菊、吕秀莲、苏庆黎等民进党/绿营人士还多次访问大陆。
但中共和台湾本土左翼在内的本土派,分歧逐渐扩大和加剧,甚至由盟友变成敌人。而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双方“双向奔赴”的结果。
在20世纪中期共产主义在内左翼意识形态高潮阶段,无论中共还是台湾本土左翼,都颇为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也都反对国民党政权及其意识形态,双方同大于异,就能合作甚至合流。但随着共产主义在全球的退潮,中共和台湾左翼也逐渐淡化意识形态,而更强调另外的立场和诉求。
对中共,其统一大陆、稳定政权后,就更重视国家利益,而把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统一放在至关重要地位。台湾作为1999年后唯一未真正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地区,成了中共重点攻略目标。而任何反对统一、主张台独或变相独立的势力,都会被不同程度敌对。
而对台湾本土左翼在内的台湾本土派,褪去共产主义理想后,台湾本土主义取而代之,成为其思想上的“主心骨”。而台湾长期与大陆分离,无论现实条件还是多数民众思想意识,都从“统一”向“独立”倾斜。而反对其本土主义和独立倾向的势力,也就成为其敌人。而大陆与台湾制度差别,专制与民主的对立,也是台湾本土派和中共渐行渐远的原因之一。
于是,中共和台湾本土左翼在内本土派,从曾经的盟友,逐渐成了敌人。2000年以来,中共与民进党关系很差,而与争斗百年的宿敌国民党关系反而较好。而中共和台湾本土派曾经共有的合作关系和历史遗产,成了颇尴尬的遗留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如何对待1945年以来反抗国民党政权的历史事件及参与者。
虽然双方在评价相关事件(如“二二八事件”)和人物(如谢雪红)时,仍然坚持“反国民党”的共同立场,但侧重点和目的完全不同。中共是为宣传自身历史功绩,将烈士勇敢与荣耀归于中共,并借此宣传“解放台湾”、“统一中国”,还用以敲打台独势力(哪怕这些烈士很多恰恰与今日民进党及台独派颇有渊源)。
而台湾民进党及本土派则为宣传这些人为追求台湾的自由民主、台湾人的幸福而牺牲,意在强化本土独立意识,激励台湾人像先烈反抗国民党那样,反抗中共在内试图压制台独、剥夺台湾人自决自主的敌人。
关于台海两岸问题,有一个常提及的热词“一中各表”。而对于几十年前国民党统治下反抗者们的历史,中共和台湾本土派的态度可称是“一史各表”。
当然,对于那一时期反抗国民党政权的具体事件和相关人物,中共和台湾本土派纪念时都有自己的取舍。如吴石这样出身大陆、和台湾本土派没有直接关系,仅仅和其他台湾人死于同一时期国民党镇压的,除平反外并不加以重点纪念,还刻意淡化,而着重纪念本土色彩浓厚的二二八事件、死难的台湾本土人。而中共则更倾向纪念忠于中共、支持统一、台湾本土色彩弱的事件和人物。
而中共和国民党双方,在这段历史上、这些事件中,曾是你死我活的尖锐对立关系。从1927-1936,再到1946-1949,国共双方惨烈的搏杀,数百万人直接死于内战和镇压,更多的人间接受害。而吴石、朱枫等人,只是那残酷年代中的一滴血雨、一粒细沙。
而讽刺又令人唏嘘的是,当年的国共两党许多人,都是充满理想、抱定救国之志、为国家人民和信仰不惜身家性命的精英与豪杰。无论加入国民党,还是成为共产党,都是为了让饱受内乱外患的汉族和中华民族不再被欺侮、中国人民不再受苦难。国民党和共产党也是当年中国最先进、最具理想的力量。两党也曾经有过合作。但国共又多次决裂、长期对立、相互残杀,许多华汉民族精英就这样内耗牺牲。
1950年代,吴石和许多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被国民党杀害。而同时大陆发生“镇压反革命”运动,至少数十万国民党人被处决。双方被杀的人都不乏各领域精英,本应是建设国家的栋梁,现实里却成了同胞相残的牺牲品。
对于中共一方,吴石和许多被国民党杀害的人是烈士,他们的潜伏和地下工作是“沉默的荣耀”,与其他牺牲者共享英烈荣光。而战死在大陆和沿海岛屿的国军、被抓获不屈而死的国民党谍报人员,也是国民党的英灵,在忠烈祠享受荣耀。国共双方也都说这些牺牲者是中国的英雄烈士,是国家民族的荣耀。
但这些荣耀与抗日战争等对抗外敌、得到广泛承认不同,基本只有国共一方认可,另一方则认为是应杀必杀或起码不得不杀的敌人、叛徒、贼匪。
而笔者看来,与其说这些人是哪一方或中国的“荣耀”,不如说是中国的悲剧,也是这些个人的悲剧。他们为了一种信仰、一个派别,出生入死、殉难身亡,纯粹从品格和遭遇上值得敬佩。可这恰恰映衬了其悲剧性。国共的残杀和对立,显然没有让中国变好,而是经历更加悲惨的几十年,更多人死去和受难。
国家分裂、许多人在当年内战和流亡中死去,幸存者亲友离散。隔着海峡,军人们对峙与互相喊话叫嚣,家人们却不得联络、不知亲人生死如何。再多的党派荣誉,又怎能掩盖这悲剧历史?他们是国家的英雄烈士吗?可以说是,因为他们真的为其认为的救国之路奋斗至死;可以说不是,因为死于并不必要、也缺乏正义性的内战。
而对于台湾本土派,许多台湾人的死难当然是悲剧。当年左翼色彩强烈的抗争,后来本土主义的崛起和斗争,也都有其价值,转型正义也是必要的。但民进党为代表的台湾本土派,却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制造族群对立和撕裂、排斥外省出身者、歧视大陆配偶、赞扬日本殖民和洗白日本历史罪行、无差别仇恨中国大陆人、拒绝大陆政治难民赴台避难等。
台湾本土派没有继承左翼色彩浓厚的先辈追求平等、正义、反压迫、关怀弱势的品格和诉求,却变得极端、排外、欺压弱势、自私自利、狭隘短视。在民进党鼓动本土和台独叙事下,台湾的身份政治和民粹主义日甚一日。台湾并未因此更安全,相反内乱外患都在加剧。
距国共内战和两岸分裂已70多年,距两岸实质停火无伤亡也过去50年。今天的台海却又战云密布,军舰战机穿梭而过,似乎又要爆发新的战争。而中共、国民党、民进党,都在以自己的立场和叙事,纪念其自己认为的英雄,而视对方为仇敌。历史上的殉难者也成为各方的工具,被选择性的利用其功绩和遗产。
这又难免令人唏嘘,也暗示着曾经的悲剧可能又一次降临。若战端一起,台海两岸都难免死伤和破坏,以及更多仇恨和对立。当然,即便没有战争,中共、民国势力、台湾本土派,也会继续在没有硝烟的舆论战、情报战、外交战上厮杀不止,台海没有真正的和平,大陆和台湾各自的内部也将斗争不断,继续着历史上的恩怨情仇、重复种种荣耀与悲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