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发条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旅人的需要》|一點淺薄形式上的關於洪常秀的吐槽

发条辰
·
·
編者按*本文發於2024年柏林電影節期間,回看這篇影評其實算得上“生涯污點”,在於沒有看懂洪常秀卻還是把一些吐槽寫了出來。

原文於2024年2月19日首發「耐觀影」

第74屆柏林電影節相关音频於2024年3月27日首發「耐觀影 播客」

今日是柏林第五日。昨天展映的影片:德國影片《死亡樂章》,紀錄片《達荷美》以及韓國導演洪尚秀的《旅人的需要》,其中《死亡樂章》和《達荷美》反響都較好,而洪常秀導演新作獲得兩個一星,五個兩星,截止目前倒數第一的位置。伊朗電影《我最喜歡的蛋糕》到目前為止依舊是最高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王小帥的《沃土》在新生代兒童單元迎來了廣泛的關注。

今日的主競賽我們將迎來紀錄片《建築師》,法國電影《外語》和內爾松·阿里亞斯執導的《佩佩》,讓我們拭目以待。

今天我們關注的焦點無疑是洪尚秀導演的新作,此次作品《旅人的需要》是其繼去年《在水中》被降級為奇遇單元後再次殺入主競賽單元,也是其第7次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不知道從幾何時“洪常秀”三個字成為了形容詞活躍在國產文藝電影的評論區,常用作形容那些形式先鋒酷愛對話的影視作品。被說像洪常秀變成了對影片和風格的“嘉獎”,當然通常情況下這三個字也是用來陰陽影視作品的詞彙。洪導的作品也因為近幾年平均一年兩部的速度被冠以“洪氏vlog“的稱號。《旅人的需要》在放映前一度被認為是金熊獎的有力競爭者,但看完大概只會勸洪常秀真別拍了…

《旅人的需要》主要講述了伊莎貝爾·於佩爾飾演的法國女人生活在韓國但由於沒有錢或手段養活自己,她被善良的房東建議去教法語。通過這種方式,她成為了兩名韓國女士的法語老師…

從簡介來看,洪尚秀這次似乎會致力於講述一個真正的故事。然而正好相反,洪常秀只是把上述文字作為影片的背景。從第一幕就露出了陳舊的氣息,影片的開始便是經典的“洪氏vlog”固定鏡頭開場,於佩爾與她的學員開始聊天、談話。

姑且不去談論對話的內容,當然洪常秀的對話內容遠沒有林克萊特在《都市浪人》中那樣後現代主義和天馬行空。但是連最起碼的讓劇中的角色講的一口正經的台詞都沒有,洪常秀讓韓國人和法國人用塑料英語對話,這種感覺恍如隔世,一下子回到了初中英語聽力的年代,原來電影真的能造夢,造的還是童年的聽力噩夢…尷尬雖然是洪常秀電影中的底色也是他討好觀眾的利器,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塑料般的對話尷尬是目光和聽力所及的真正的尷尬,場內觀眾的笑聲也許是真的嘲笑和費解。如果抱著期待來看一部喜劇電影,或許在這裡已經足夠回本了。

雖然沒有幕的區分,但是洪常秀還是貼心地把影片分成四段。在第一段把觀眾和電影中的角色都尷尬到後洪常秀也沒有善罷甘休,接連擺出了剩下看似與第一部分形成照應的三個部分,且都與第一部分神似。在余後的敘事中他甚至裝都不裝了,直接把大量的台詞和人物間對話的方式照搬形成新的段落。也許有人會為其辯解特意設計,但細想這些東西真的有必要嗎?

內容形式表達幾乎一樣的四場戲或許是在表達社會化使人的個人感受消退,或者是異鄉人如神秘幽靈般的鬆弛游離,又或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本質和語言的探索…這些都有可能也都有跡可循。但他是否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表達什麼?一個半小時里他精心地設計了四場英語場景對話,沒有任何的內容和形式上的輸出,全憑觀眾的臆想和猜測,這樣的電影是否是真正的cinema,倒不如真正地像《房間》這樣的爛片與觀眾直接物理互動,而不是靠猜測的精神交互。

他的電影狀態給人一種等待的觀感,有可能是等待角色的下一句台詞又或者是下一個尷尬的地方。又或則他大概也在等待電影之神的降臨來告訴他這一段應該這麼這麼拍了。可惜他在嘗試了這麼多年後依然等不到這一時刻,反倒是摸爬滾打了這麼些年早已找到了自己合適的舒適圈,多年來影像風格幾乎沒有變化,在他大舉進軍三大電影節的這幾年他的作品風格從未真正邁出過自己的安全區,最多也是在技巧上下功夫(比如對近視眼友好的《在水中》)。《旅行者的需求》就完全符合了他以往作品的特點,說好聽點叫影像風格序列一致,說的不好聽其實就是連續劇套路反復詐騙。

認為其無意義是真的,不理解也是真的…他是一個很“雞賊”的導演,他展現出來的“Vlog”從來都是沒頭沒尾的中間片段,角色間的互動對話也極具個人的目的性,他把不必要的全部剔除,讓角色只講設計好的話語。這樣雖然表面上形成一種虛假的現實主義紀實,但實際上做作的無法讓人接受,尤其在這部中更是被無限放大。消除“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般的毛邊,留下做作尷尬的對白,不得不說洪常秀還是有“構思”的。

如果說該片是洪尚秀對自己無可救藥的重復,那麼於佩爾的表演便是一成不變中的閃亮光點。她的這個角色非常特別,她有著異於其它人的靈活的肢體動作。她為這部電影帶來了一些生機,她在行走的過程中呈現出一種“輕飄飄”的奇妙感覺,她在完成某些肢體動作時(躺在石頭,抽煙,戴帽子摘帽子…)極具神秘感和鬆弛。在一眾紙片人和尷尬人中顯得格外的“可愛”,這不像是洪尚秀所能帶來的力量,可能是在完全不知道人物背景和故事的情況下於佩爾阿姨自己向角色抑或者向觀眾傳遞的角色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

最後只能對洪尚秀導演的作品給到一個“這很難評,我祝他成功吧。 ”這樣的評價,過度沈浸在自己風格和舒適區里的人是很難被拯救的,洪導好似找到了影展密碼便自顧自的如法炮製宛如打遊戲般的刷成就,卻從未停下腳步去思索自己的表達方式。換句話說,你永遠也叫醒不了裝睡的人。

本文提及的電影/書籍除了《旅人的需求》外皆為大陸譯名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