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话1018》151—160
《微书话1018》151—160
作者 向明
151
在余英时介绍科考的文章中,谈到了北宋科考“南北失衡”的状况。进士录取率:东南地区,百人取一;西北地区,十人取一。欧阳修是江西人,提出“国家取士,唯才是举。”结果被否了。司马光是陕西人,主张“国家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他以为,从国家层面,政治人才的平衡才是最大的公平。
152
现行高考制度,各省录取率的不公平,早已有之,也属于封建社会的政治遗产。余英时说:“明清进士考试分南、北、中卷,或分省录取,大体即延续了司马光‘逐路取人’的传统。”“无论是东汉举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人为平衡之下,考生多的地方难免吃亏。
153
小俳句有大境界。简短、精到、有趣、无矫饰,凸显刹那的情思。松尾芭蕉:“猫儿叫春停歇时,阁中望见朦胧月。”“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声响。”“无香杂草里,好奇蝴蝶不离去。”“静寂呀,蝉声渗入岩石。”“月明如昼,门前涌入潮头。”小林一茶:“我这颗心,在何处寄宿啊,银河?”
154
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君子国”的人“衣冠带剑”“其人好让不争。”可见在上古时期,君子是指“衣冠带剑”、有身份的人。到了孔子那会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变成“国中有盛德者”,包括孔子及得意门生,皆位列君子。
155
当今社会,对年轻女性的称谓有点乱。像二三十岁女子,早已成年了,还自称或被称为“女孩”“女生”;像“三八”妇女节时,若称年轻未婚女子为“妇女”,你很可能是在讨骂。据清人俞正燮介绍: 先前妇与女有别,“在婿家未庙见时亦曰女,既庙见始曰妇。”所谓庙见,是指拜过男家的祖宗或祠堂。
156
艺术创造美,也在制造错觉。“我们属于穿衣的社会”,为此会以为,裸体比想象得更美丽。英国人朱利安•罗宾逊在《人体的美学》书中说:“我们通常只能看到艺术家雕刻描绘的、人体摄影家拍摄的赤裸人体,……我们以为,裸体是赏心悦目的,能令观者产生快感,其实不尽然。”裸体之丑,往往被衣服掩盖了。
157
公鸡比母鸡好看,雄狮比母狮好看。但在人类这里,女人身体要比男人好看,这是为何?《人体的美学》一书的解释是,在人类史前时期,男女配对不固定,女性需要帮手,故需要诱惑男性,以哺育子女。“若不经常发生性接触,一对男女很难长相厮守。”“性方面活跃的女性所生子女的存活概率较大。”
158
日本“临济宗”源自我国慧能一宗,其“白马入芦花”“银碗盛雪,明月藏鹭”之意境,颇得其妙。日本人有时要比中国人极端,宫泽贤治在《农民艺术论纲要》中称:“在整个世界变得幸福之前,个人的幸福不可能存在。”玄侑宗久则干脆跳出圈子看问题,他在《禅的生活》书中说:“不落因果,享受此刻。”
159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这一著名外交语录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首发的言论。当年我在苏联小说《外交家》中读到这话,很是钦佩。现在才知道,那也是引用别人的。另外,帕默斯顿作为英国政治家,曾经策划了两次鸦片战争。当信息有限时,连是非对错都没了标准与参照。
160
马克思流亡英国时,靠为报刊写稿为生,是名副其实的自由撰稿人。从1849年到1883年去世,他一直住在伦敦,为《纽约每日论坛》和几家德国报纸写文章,并到处演讲。他在大英博物馆学习钻研,痛斥一切事物,这跟鲁迅在上海似的。鲁迅写作抨击社会黑暗、又绝不宽恕,也是一位革命的狠角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