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note]Elon Musk: Doge、Optimus、星鏈手機、與 AI 共同演進,以及西方社會崩潰的原因

apatheia
·
·
IPFS
·
本期 All-In Podcast 節目專訪Elon Musk,关于其龐大事業版圖的進展與願景。Musk 不僅分享了Optimus、特斯拉AI 晶片的飛躍性提升,以及星鏈直連手機服務的未來藍圖,更坦率地揭示他對西方文明「自殺」現象的深切擔憂。他強調人類需要重拾樂觀與好奇心,並透過發展多行星文明來確保意識的長期存續。本次訪談全面展現了 Musk 對技術突破的執著,以及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深刻思考。

一、 Optimus:Elon Musk 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產品」

Elon Musk 將 Optimus 人形機器人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產品」。他坦言,目前他投入 Optimus 的精力甚至超越了其他單一項目。

1. Optimus 的核心能力與技術挑戰Optimus version 3 的設計正在最終定稿,它將是一款「非常卓越的機器人」。其關鍵特性包括:

  • 與人類相似的靈巧手部:能夠進行非常複雜的操作。Musk 強調,人類的手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精密機器」,擁有約 27 到 28 個自由度,能執行從穿針引線到演奏鋼琴的各種任務。設計出如此靈活的機器手是解決通用人形機器人問題的關鍵。

  • 理解現實的 AI 大腦:具備導航和理解現實世界的 AI 智能。

  • 高產量製造能力: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Musk 指出,當前其他機器人公司普遍缺乏這三項關鍵能力。為了實現這些目標,特斯拉必須「從頭開始」建立 Optimus 的整個供應鏈,因為現有市場上並不存在適用於人形機器人的執行器(Actuators)。這需要從物理學第一性原理出發,設計每一個電動馬達、齒輪箱和控制電子設備。

2. 生產成本與製造難度Musk 預計,當 Optimus 達到每年百萬台的量產規模時,邊際生產成本可能約為 20,000 至 25,000 美元。其中,機器人內部的 AI 晶片將是一項昂貴的組件,可能佔總成本的 5,000 至 6,000 美元,甚至更高。在製造難度上,Optimus 比 Tesla Cybertruck、Model Y 或 Model X 更具挑戰性,僅次於 Starship。尤其,手部(包括前臂)的硬件設計是整個機器人工程難度的主體

3. 人形外形的邏輯對於為何選擇人形,Musk 解釋道,如果希望機器人能執行人類所有能做的事情,就必須是人形。人類設計了這個世界,因此人形機器人將「立即與我們所建造的一切實現後向兼容」。

二、 AI 硬件與軟件的飛躍:Tesla FSD 與 Grok 的演進

Elon Musk 在 AI 領域的投資與進展引人注目,特別是 Tesla 的 AI 晶片和 XAI 的 Grok 模型。

1. Tesla AI 晶片與 FSD 的突破特斯拉擁有兩個不同的晶片項目:用於訓練的 Dojo 和用於推理的 AI 晶片。目前,AI4 晶片已搭載於所有 Tesla 車輛中。他們正在最終敲定 AI5 晶片的設計,預計將比 AI4 晶片帶來「40 倍的巨大飛躍」。這種驚人的提升源於特斯拉在 AI 軟件和硬件上的緊密協同設計,能夠精確定位並解決限制因素。AI5 將在原始計算能力上提升 8 倍,記憶體提升 9 倍,記憶體帶寬提升約 5 倍,並透過優化 AI4 中現有的次優化部分,最終實現 40 倍的綜合性能提升。Musk 相信,即使是目前的 AI4 晶片,結合即將發布的軟件更新,也能使 Tesla 實現「至少比人類安全兩到三倍,甚至可能達到十倍」的自動駕駛水平。即將推出的 Tesla 軟件版本 14 將是自版本 12 以來最大的升級,參數數量將「增加一個數量級」。他預言,這些軟件更新將讓駕駛者感覺自己的車輛「到年底會擁有知覺」(sentient)。

2. Grok 模型的進化與「Gropedia」Grok 正在利用大量的推理計算來分析「人類知識的總體語料庫」,並進行以下優化:

  • 糾正錯誤與移除虛假信息:識別數據中的錯誤和虛假信息並加以修正。

  • 補充缺失內容:添加文本或信息中缺失的上下文。這就像對維基百科頁面進行智能重寫,以確保其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Musk 甚至提議將這種經過 Grok 驗證和修正的知識庫作為「Gropedia」公開發布。

3. AI 智能的擴展與超智能預測Musk 認為 AI 智能將持續擴展。他指出,計算能力的擴展呈現「自然對數函數」關係,大約 10 倍的計算能力可能使智能翻倍(例如,從 100 IQ 到 200 IQ)。他預計,AI 智能將不斷提升,最終能利用太陽甚至整個星系的能量進行計算。Musk 大膽預測:

  • 最快明年:AI 在任何單一領域的智能將「超越任何單一人類」。

  • 2030 年左右:AI 的智能將「超越所有人類的總和」。

三、 Starlink 直連手機:全球連接的未來

SpaceX 斥資 170 億美元從 Echoar 收購了無線頻譜許可證,旨在讓 Starlink 衛星網絡能夠「直接與手機連接」。

1. 實現全球高速連接的挑戰這是一個「長期項目」。要實現此目標,需要兩方面的硬件變革:

  • 手機芯片組修改:現有手機不支持這些頻率,因此手機芯片組必須進行修改,預計約需要 2 年的時間

  • 新衛星部署:SpaceX 還需要建造能夠在這些新頻率上通信的衛星。這兩項工作將同時進行。

2. 願景與對電信業的影響Musk 的最終目標是讓用戶能夠「在任何地方透過手機觀看影片」,甚至在室內(正常的房屋)也能使用。這將提供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涵蓋家庭高速寬頻和手機直連服務。儘管這可能為用戶提供一個「全球性的營運商選項」,但 Musk 強調,這並非旨在「讓其他電信營運商倒閉」,因為他們擁有大量頻譜。他也暗示,未來 SpaceX 不排除收購其他營運商的可能性,例如 Verizon。

四、 Starship:邁向全重複使用與多行星文明

Starship 是 SpaceX 實現多行星文明願景的核心,Musk 報告了其令人振奮的進展。

1. 全重複使用的里程碑Musk 預計「明年將能回收飛船」(recover the ship next year)。在完成最後一次 version 2 設計的發射後,所有發射都將是具備 Raptor 3 引擎的 version 3 Starship。version 3 將是「巨大的升級」,能夠將超過 100 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軌道,並實現「完全重複使用」(full reusability)。他相信,除非遇到重大挫折,SpaceX 將在明年展示完整的重複使用能力,包括同時回收助推器和飛船。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困難的工程項目之一」。

2. 關鍵技術挑戰:隔熱罩實現完全重複使用的最大技術難點在於「隔熱罩」。目前沒有任何一個軌道飛行器的隔熱罩能做到完全重複使用(例如太空梭的隔熱罩每次飛行後需要長達 9 個月的修復時間)。這是一個材料科學與工程的複合難題,需要從物理學第一性原理出發,設計出既輕、耐高溫、不傳熱、且能抵禦雨水侵蝕的隔熱瓦。

3. 多行星文明的宏大願景Musk 的最終目標是「將生命變成多行星物種」(make life multiplanetary)。他認為,這是人類命運的一個關鍵分岔點。

  • 月球基地:建立月球研究基地將是邁向更高文明的重要一步,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宇宙的本質。

  • 火星殖民:終極目標是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我維持的城市」。其「關鍵測試」在於,即使地球停止補給,火星殖民地能否「繼續繁榮或滅亡」。一旦火星能夠自我維持並發展,意識的可能壽命將會「大大增加」,因為人類不再依賴地球上的一切正常運轉。

  • 行星冗餘:建立火星殖民地提供了「行星冗餘」(planetary redundancy),以應對地球上可能發生的自我毀滅事件(如世界大戰、超級病毒)或自然災害(如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Musk 強調,在地球 45 億年的歷史中,現在是首次出現使生命成為多行星物種的「機會之窗」。

  • 時間表:Musk 樂觀預計,如果一切順利,大約在 25 年內(最樂觀 10-15 個火星傳輸窗口),就能使火星實現自我維持。這需要每次火星傳輸窗口期,向火星運送的噸位呈現指數級增長。火星殖民地將需要擁有所有「文明的要素」,例如晶圓廠。

五、 西方社會的「自殺」傾向與人類的未來哲學

Elon Musk 對西方社會的現狀表示「非常擔憂」,認為其行為「與自殺無異」。

1. 西方社會「自殺」的症狀

  • 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低於替換水平,導致西方文明「無法自我繁衍」。

  • 開放邊境:邊境完全開放,導致西方文化和社會結構被侵蝕,外來文化難以同化,犯罪問題日益嚴重且未被正視或承認。

  • 缺乏樂觀與目標:許多歐洲人已經「幾十年」沒有感受到對未來的樂觀情緒,而生孩子是「對未來充滿樂觀的表現」。缺乏樂觀和目標感是導致「自殺」行為的根本原因。

2. 宗教的缺失與「覺醒病毒」Musk 認為,「自然厭惡真空」。如果宗教被移除,其位置將被「覺醒思想病毒」(woke mind virus)所取代,這是一種「自毀的、反烏托邦的準宗教」。他認為,需要某種形式的「宗教復興」或至少是一種「能夠讓人們感到興奮的連貫哲學」。

3. 「好奇心」哲學與擴展意識Musk 的個人哲學是「好奇心」,他渴望探索宇宙的本質,並希望人類能夠拓展意識的範疇和規模,以理解宇宙的奧秘。他認為,正是「問題」而非「答案」才是宇宙中最困難的部分。他希望更多人能擁抱這種「好奇心哲學」,因為它是「非常令人興奮且本質上樂觀的」。

4. 政府的失效Musk 短暫提及他在華盛頓特區的經驗,認為「政府基本上是無法修復的」。他指出,美國的國債「高得令人髮指」,利息支出已超過國防預算。他諷刺地表示,如果 AI 和機器人無法解決國債問題,「我們就完蛋了」。

六、 結論:突破極限,迎接挑戰

Elon Musk 在 All-In Podcast 上的分享,不僅是關於他旗下各項尖端技術的最新動態,更是一次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深刻思考。從 Optimus 和 AI 的無限潛力,到 Starlink 構建的全球互聯網絡,再到 Starship 承載的多行星文明夢想,Musk 的願景始終指向突破人類極限。同時,他對西方社會「自殺」傾向的警示,也提醒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必須重新審視社會的文化根基、樂觀精神和集體目標。他相信,只有透過擴展意識、擁抱好奇心、並將生命延伸至宇宙,人類才能確保其意識的永續繁榮。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