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書 |黃燦然:八年為鄰

文倩
·
·
IPFS
·
兩個樓上樓下的舊鄰居,同台獲獎。

《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出版後,反映比預期中好。我原本預期應該不會差,例如印個五千、八千、一萬冊。但到了大約出版一周年的時候(2024年2月上海文藝出版簡體),已經印了超過兩萬冊。對周慧來說,應該是十分意外的。同樣意外的是,她差不多一夜之間走紅了,大有十年磨一劍,一朝放異彩之勢。各大報刊和新媒體,包括時尚雜志,都來采訪她,報道她,談論她。

她確實是有“興趣點”的,不僅她的書,還有她這個人:一個無業的年近五十的單身女人;就這本書而言,則是一個四十歲開始寫作的無業的單身女人。這樣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希望和前景的女人,不但沒有絕望,還能時時享受生活和閱讀,以及寫作。這不能不首先引起讀者的好奇,繼而感佩,繼而省思自身的處境和依然潛存的可能性;跟作者相比,自己的條件還是要好得多,而自己的狀態則顯然還有改善的空間。

當然,這本書難得地達到雅俗共賞,才是她走紅的真正原因。她身上有作為一個寫作者的自覺:誠實而用心,卻對自己是一個什麽人或應該是一個什麽人持相當無視的態度。雖然她總是說自己不用功,但她其實是很用心的,懂得把自己真切的感受表達出來,又不在乎袒露自己有時候到相當尷尬的處境。尤其是她的自責、自貶、自嘲,很能喚起繼而緩解普通讀者面對人生難題時內心深處積壓著的失敗感和挫折感。(文倩:發現作者喜歡、講脫口秀)

也因為這本書,周慧有機會到全國各地做分享活動,見到不少真心被她的書打動的讀者,這使她第一次親身體會到原來她的寫作是有用的,是能對別人產生影響的。因為這個,也因為收獲廣泛的好評,她也漸漸有了自信,甚至在公開場合讀到某段、某句時,會禁不住讚嘆自己“寫得好”。不少讀者看了她的書,都以為她是個很內向的人,見到她真人,才發現她活潑而坦率,什麽話題都能瞬間接上,而且滔滔不絕。

也是第一次,開始有報刊和新媒體向她約稿,使她能夠定期或不定期地收到一些稿費,從而改善原本幾乎到了“窮酸”地步的生活狀況。她逐漸放棄花大量時間在手機應用軟件上等待搶購美團晚上特價的蔬菜,嘗試光顧山姆會員店,購買質量較高的食品,尤其是魚肉類,因為她平時有做健身,知道蛋白質對健康的重要。而我長期以來關注營養與寫作的關系,因此對她終於能主動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感到寬慰。我認為生活品質,更多不是由個人的經濟條件決定的,而是由個人的價值觀決定的。但我也深知,當一個人陷於窮酸的時候,再講究生活品質,似乎就有點奢侈了。

周慧和她的讀者接著要關心的,是她的下一本書。當然,周慧原來的剩稿,應該還可以再匯成一本書。這些剩稿,她並沒有放在她交給我審閱的《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的初稿里。而她關心的,顯然是能否再創作一部質量不低於甚至高於《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的書,或能不能在此基礎上還有所突破。這是每個創作者都面臨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就立志要做一個大作家、好作家的創作者。但我覺得周慧是一個特例,她並沒有想要當一個作家,只是現在她已經出書而且也出名了,不得不接受自己也是一個作家這樣的事實。對她來說,能夠出一本好書已經是意外,如果能再寫得更好那是幸運,如果再能有所突破那是意外又幸運。但誰說不可能呢?但如果做不到又有誰會苛求她呢?

我和孫文波離開洞背村後,周慧有一段時間似乎頗為失落。在《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出版之後,認識她的人慢慢多了起來,不認識她的人也慢慢忘不了她,以至被她吸引到洞背村,於是我和幾個鄰居搬離後顯得空疏的那幢八層、每層兩個單元的高樓,又住滿了。

雖然她在食品上肯多花點錢,但在其他方面她仍然千方百計節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從我們所在的大鵬新區各村子開始收停車費之後,每次她來我家,如果超過半小時、需要交五元停車費,她就會把車停在村子外的路邊,然後走路進村子。冬天還算好;夏天炎陽下,那可是會大汗淋漓的。好在她不大出汗。我總是勸她,多寫篇稿,就可以愛停多久就停多久。但寫稿對她來說依然是件困難的事。有一段時間她跟一個朋友打賭,每周更新她的微信公眾號兩次,就是每周發兩篇稿,最終她完成了任務;就像以前她跟朋友打賭一個月讀若幹本書,也完成了任務。

《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出版後,雖然按她的話說,以前她來敲我家的門,只需要兩分鐘,現在要開車四十分鐘,但我們鄰居關系反倒更緊密了,很大原因當然也跟這本書有關。去年底,深圳的《紅棉》雜志社舉辦了第七屆紅棉文學獎,我以修訂再版的評論集《必要的角度》獲得特別貢獻獎,而周慧以《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獲得新人獎。紅棉文學獎其實是一個全國性的文學獎,只不過主辦者是深圳龍崗區下屬的橫崗街道辦事處。龍崗正是我和周慧所在的大鵬新區所屬的大區,使我們成了八年鄰居的洞背村,便是龍崗區最後一個,也可以說是第一個村子,與鹽田區的分界碑就在洞背村附近。兩個樓上樓下的舊鄰居,同台獲獎,這樣的機緣與巧合,哪怕是刻意的人為安排,恐怕也萬中無一

責任編輯:陳婉清 文章摘自 芳草文學雜誌!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線下社區工作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愛出者愛返,在社群

去把手弄脏,要把「手套」摘下來-重構生活1

在場非虛構獎學金作品發佈會,Day1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