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非虛構獎學金作品發佈會,Day1小感

文倩
·
·
IPFS
·
觸摸到不一樣的非虛構寫作,可能是創意

今年的非虛構寫作受到三次震動,在場包了兩項,都在第一天的作品發布會。

十一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六,在你的生活里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麽呢?我是「在場·非虛構獎學金」作品發布會,也把這個自己喜歡且認為寶貴的資訊分享在媒體。得到友人發來信息:你的分享對我很及時哈哈哈哈,我也遇到了類似虛構和非虛構的問題。(原文四個哈,我也感染了這份愉快。)在場·非虛構作品發布會共有四場,今明兩天各兩場。與過往幾年一樣,我都會預留時間準時參加。

在場 宣言

第一場主題:香港作為動詞:非虛構寫作的創意

時間:上午11:00-12:30

作者:黃毛,第五季主單元三等獎得獎者,作品《人形物體載浮載沈》

嘉賓:陳慧,作家,從事電影及小說創作多年,著有《拾香紀》、《弟弟》等

主持:蘇美智,「在場」編輯,獨立記者,著有《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等

一開始就被大大地震動到了。很特別且我沒有見過的寫法:為什麽她死了?【選擇】A:他殺(請閱讀輯一) B:自殺(請閱讀輯二)

作者黃毛是香港女生,近些年移居台灣,母親來自東北鞍山。她的年紀很輕,2021年,患有思覺失調的母親在香港墜海身亡,她才19歲,有且只有兩個更小的妹妹。

黃毛說她喜歡用動詞來書寫;喜歡使用「流散」而不是離散。離散指離開家或故土,分散到不同地方;黃毛對「家」可能尚未建立。

她在文中側面寫道:“到底哪里才是家?多年前,女子(母親)思覺失調病發時曾捧著煤炭和三個女兒說過,不要給任何人開門,天上才是我們的家,然而,當女子清醒後,卻說出:其實哪里都不是家。”

黃毛喜歡用動詞來書寫,甚至寫死亡,人形物體也是運用動詞或動態。

閱讀著用動詞或動態書寫死亡,感覺奇怪的時候,我又感覺到作者似乎蘊藏著一份深厚的感情,可能是憤怒、愛或其它...。這一份深厚的,包括感情,她的天賦與才華(各種創作野心,詩意的、蒙太奇的、非虛構的)。

編輯美智的手記:文章真實得幾乎能觸及體溫(以及失去的體溫);但它同時是虛幻的,在敘事中注入詩意,連帶夢境、譫妄,乃至連作者自己也說不準的回憶碎片。慣於寫詩、握攝錄機的她,此刻讓文字承載影像與意象,引領我們遊走於真實與虛幻的真實之間那條邊界,沿途叩問:母親的死,是自殺,還是他殺?

文章:www.frontlinefellows...


第二場主題:尋找作為一種行動:那些歷史中被淹沒的

時間:晚上八點至九點半

作者:馬欣宜,第五季主單元一等獎得主,作品:《尋找謝燁》刊於單讀

嘉賓:湯巧巧,詩人,學者

主持:潔平,在場 · 獎學金創辦人

也是讓我一看內容就佩服作者的神作,幾乎是空生妙有了。尋找32年前被丈夫詩人顧城殺害死去的,陌生的謝燁。遙遠又帶著虛幻。

作者寫作計劃書:“第一次讀到謝燁的遭遇,我們仿佛被打了一拳。很痛。作為文學系學生,理應在許多時刻接近過她,卻對她一無所知,便意識到被自己當作重力接受的知識和語言是如何排除了女性。也想到林奕含、包麗等,意識到受壓迫者的經驗在摺疊的時空,並無展開的時域與場域。

由此,我們的目光從中心轉向邊緣、從在場者轉向不在場者,仿佛擁有新的眼睛,第一次看到許多「問題」:為何評論者只關注和惋惜加害者?為何北島主持回憶文集只「憶顧城」?為何謝燁作品被編入顧城的書?

評審團評語:以非虛構書寫回應我們所處的時代,除了對當下現象的深度探索,也可以向歷史事件取材,以新觀點改寫舊議題,挖掘被遮蔽的證詞與史料,讓被迫缺席失語的,得以重新「在場」。《尋找謝燁》不畏爭議,梳理事件詮釋的社會條件,還原謝燁在文學、性別與政治的邊緣處境,並收集她的作品與生平,進行勢必艱難的相關訪談。這個遲到三十九年的尋找過程,既是「她」的,也是作者「我」的,將曾經被內摺至家庭暴力的私領域創傷,返回公眾視野,成為集體的、現在的公共事件。

嘉賓湯巧巧也是在尋找謝燁的人,她遍尋謝燁的作品,甚至家書,想盡可能地接近她,甚至想告訴世人,謝燁和顧城同樣有才華,甚至更有才華。

印象最深刻的是湯巧巧老師分享謝燁與弟弟的書信往來中寫道:

“ 我們不一定要被人肯定的路,文學要開路。

而這一份文學要開路的遺志,我也從《尋找謝燁》的作者馬欣宜書寫行動中感受到。感謝她為文學開路,開辟歷史洪流中的「尋找xx 」


11月2日的最後兩場分別是在晚上七點開始:在「中國工廠於世界擴張」的田野里作者:張涵露,第五季歐洲移民寫作獎得獎者,作品:《8 × 5 之春:全球化斷面上的勞動與抗爭》刊於單讀

作者:戴敏潔,第五季主單元二等獎得獎者,作品:《失落的熱帶:香蕉種植園和不屬於這里的人》刊於「正面連接」

嘉賓:顧玉玲,「在場」編輯,作家,台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著有《回家》等

主持:伍勤,在場·寫作獎第三季得獎者,寫作者

場次四|沖突中的個體:革命之後,生活之前

作者:茉莉,第五季主單元三等獎得獎者,作品:《在「女性烏托邦」被母親逼嫁堂兄:庫爾德革命女孩出逃記》

嘉賓:呂曉宇,作家,國際關係學者

主持:陳映妤,在場·寫作獎第一季得獎者,跨國獨立撰稿人

作品全文:翻山,官網  www.frontlinefellows...

在場海報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線下社區工作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去把手弄脏,要把「手套」摘下來-重構生活1

11.1 生命力系統日記開跑,開啟你的源頭洞察力

世代的守關人,從大理到沙溪到馬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