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托爾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老海鮮

托爾德
·
·
即是『老屎忽』

契女初入職場,興奮不已地把在辦公室裡的所見所聞分享。當她說及一個同樣初入職場的同事某個看似不怎麼樣的行為時,我跟她說,『這人是不折不扣的死八婆。你離他遠點,對他要有所警惕。』契女當時的臉色有變,大概覺得我很有偏見;畢竟,那人跟她友好,好得最初她還以為對方喜歡自己。未料,幾個月下來,那人終於露出契女無法再迴避不見的狐狸尾巴。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終於成為那個老人了。或是,那個老屎忽了。

聽說最近流行復古(其實甚麼時候沒流行過復古呢?)時代鎖在那個不屬於我的七十年代和千禧年代。有人特意去鴨寮街尋找舊式CCD相機(撞鬼!CCD已經是舊,那菲林機算什麼?);鞋子穿的是 dad shoes;傢俬也要『裝假狗』來點木質感。

其實,到底是那些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成了能操控時向的階層,還是年輕人對那個年代有點奇奇怪怪又不合理的想像?

本人第一台手提電腦就是為了炫才買的 Mac PowerBook G4,還學著買了一台手帳,結果根本用不著。(以CCD相機拍攝)

復古、懷舊,其實沒什麼不好。然而,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似乎都會對舊事物嫌棄不已;要到進了中年,成了年輕人嘴裡的老人家(他媽的80後已經是老人家)才又會欣賞舊物。現在,突然有一群年輕人跟你說他們要買CCD,要穿 bohemian style,要來點七十年代的 colorful tone,卻又嫌棄當年的其他(別跟我說你覺得NOKIA 8310 有多厲害。夠膽子下一台買的手機不是iPhone, Samsung, Google Pixel 而是復刻 Nokie 8310 再說。)感覺相當突兀和諷刺感滿滿。

我覺得,年輕人其實是心態最放不開,卻又自以為很 open-minded 的一群。而且,他們(就像曾經年輕的我們一樣)很容易感覺被羞辱 (feeling offended)。

為什麼這樣說呢?

縱觀已發展地區的年輕人,尤其七、八十年代開始計起的各代年輕人,大部分都不需要為生計而放棄很多,不再需要因為家境貧困而小學輟學,揹著牙牙學語的弟妹到田裡務農,或在工廠打工。雖說依然有諸多限制,但能擠出給予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還是有的;而在這些時間和空間裡,本就是好奇心泛濫的年紀,他們會比父母、長輩更快、更容易接觸到新的事物。他們對未來有憧憬,在這各式各樣的事物和技術陪伴下,只會想要繼續向前衝、探尋新事物。而在新事物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時,他們的時間和空間已被擠滿,已沒有了解舊事物的空間。

對舊物的嫌棄,或多或少與對長輩的嫌棄有關;他們就是不想聽老屎忽說話,那怕明白對方說的總有點真實存在。老屎忽總在想當年,總覺得年輕人不夠好,總排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年輕人不想聽不再相關的舊事,覺得老屎忽很煩,不喜歡被否定。

最終,溝通問題令一切越發變得矛盾。

剛看了米紙的節目,說及粥店日漸式微。作為愛粥之人的我對這個題目深感唏噓;看罷留言,有一則這麼說『我個人認為,不是沒人食,而是網絡方便發達,上個網就有教學,自己煮健康啲,人人都追求健康。』我更感無奈。但亦因為這個留言,我想到兩點:

  • 對舊物的貶抑

  • 以新認知廣泛否定與多項因素相關的舊物

首先,網上確實有不少煮食教學,我也跟著試了自己煲粥,以緩相思之苦。但除非你家就是賣粥的,不然再怎麼厲害的家廚,也未必能在家複製馳名粥店的粥品。煮粥的米,食材的比例,使用的爐具,煲粥的火喉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有學問的;不是隨隨便便一個網紅就能教會你,請別這麼侮辱這門手藝。

若說因為自己能煮就不再出去吃,致令粥店難以維繼,只能說那些都不是真心愛吃粥的人;或他們愛吃的就只是一碗粥,味道其次。身邊好些朋友都甚為欣賞某老人的粥,整天都說想要再吃;我心裡只能一笑,這些人都不真的愛吃粥的吧,要不然怎麼吃不出來老人下的重味精?不下味精,以時間和心機熬的粥,真的不是家裡能弄的。

粥的升糖指數確實高,對健康確實有影響。然而,大家又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以前的人天天早上吃個粥倒還不會有我們現在有的問題呢?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沒有好或不好。對於體力勞動的人,又或是需要快速康復的病人來說,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能快速提供能量,是好東西。對於我們這些年代相對養尊處優的人來說,存在身體裡的能量已然太多,它便成了不好的東西。粥對健康的好壞,還得看份量、配料和其他因素。像任何東西,講的都是平衡,徹底把粥,尤其是粥店的粥,打成是不健康的食物,是過於武斷卻傷害力重的偏見。

像節目開頭的食家所言,粥店的沒落是因為時下年輕人不再喜歡吃;食客是死一個少一個。在我看來,這是無解的;除非那天日本人以其職人精神把粥品承存下來,崇日的香港年輕人才會把目光放到粥上。而若那天沒來,年輕人不再年輕,又未至於從沒嚐過粥,或許有天便會想要來一碗,卻才發現粥店老早被他們淘汰掉了。

就像老屎忽們一樣。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