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考訓練 - 每日一問(#007)
🔹第一層:生活感受
半年才回診一次,照理說應該是件輕鬆的事,但這次卻連續三週都得跑台中,舟車勞頓、時間壓縮,生活節奏整個被打亂了。明明醫療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卻像突然冒出來的巨石,卡在原本平順的河道上。
🔸第二層:心理反應
感到有些疲倦,也有點不耐。明知道回診是例行公事,也提醒自己要感恩醫療資源可用,但情緒上仍難免出現「怎麼又要跑」、「我不是早安排好了嗎?」這種不爽感。好像生活不是我能完全掌控的,而我是被牽著走的。
⚫ 第三層:哲學思辨
這讓我想到,「掌控感」到底是什麼?當我們以為生活可預測、可安排時,是不是就開始對「意外事件」產生過度反應?康德認為自由是理性意志的實踐,而斯多噶學派則強調掌控自己對事件的態度。那麼,真正的自由,是掌控生活的安排?還是調整面對變動的心態?
也許,這三週奔波的經驗,是生活在提醒我:人生中即便只有1%的突發,也足以測試我們99%的心態建設。人生不該只追求「按計畫行事」,而是學會在不如意中仍保有內在秩序。
🔍 小結
連續三週往返台中雖然擾亂了生活節奏,但也讓我重新看見「自由」的深層定義不是「沒有打擾」,而是「面對打擾時依然保有清明」。原來,哲學不是要我們逃避雜事,而是在雜事中找到自我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