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愛自己的過程。
讀完《用愛發酵:和食物對話,從我到我們的療癒之路》這本書,不知為何地,很想趕快紀錄看完的感受。
用心感受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身體的真實需求,是我讀完整本書最有感觸的。
在讀到這本書之前,才剛吃完一頓「難受」的吃到飽。吃到飽,食物種類多樣化,以及無限量的食物供應,受到台灣人的喜愛,也常被列為「慶祝」的獎勵。但當我一心只想著回本,將自己吃到飽撐,甚至嘔吐,當下的吃到飽對我來說,是「懲罰」。也是這個時候嚴格為自己立下一道「避免暴飲暴食」的心理嚴格防線。
過去我的日常中,儘管生處於養身健康、均衡飲食資訊如此普遍的環境下,工作的壓力、生活的迷茫,唯有從食物才能感受到一些慰藉。然而,高油高糖以及多添加物的食物,使我的身心反而愈來愈糟。於是,我決定改變。
飲食簡單化。 自己到市場購買食材,開始使用簡單的調味料,簡單的烹調方式,甚至在炎炎夏日中,生吃一些蔬菜不做任何處理。持續簡單飲食後,味覺有種開竅的感覺。我能吃到煮過的芋頭的在嘴裡殘留下的芋頭香,甚至有點甜味;也能微微地嚐到菜餚裡添加少許調味的各種不同味道,不用濃厚的調味力道,也能嘗到多種風味。
番茄、水煮蛋是我每天一定會吃的2樣食物。固定的食物,看似單調,其實不然。每周上市場採買的番茄,甜度、水分、熟度都有差異。而我最喜歡的是表皮果肉微厚,中心水分多,在熟度適中的情況下,脆口不酸是我的心頭好。早晨兩顆水煮蛋,我是利用蒸的方式處理;蒸的時間、悶的時間會影響蛋黃蛋白的熟度。蒸6分鐘,悶8分鐘是我目前最喜歡的熟度,蛋白的軟硬度剛好,蛋黃不是液狀的,但心仍處與濕黃不乾。看似無聊,其實能從中找到自己所愛,非常好玩。
飲食均衡化。
過去的自己,飲食看似豐富,但營養成分卻很很單一。一碗肉燥飯搭配一塊麵包或是一代吐司配蘇打餅乾,偶爾配個水果解決一餐。也因為轉換工作帶來的壓力,導致對糖更加依賴,只有吃口味較重的食物壓力才能微微地釋放。
然而,這樣子的飲食讓身體慢慢變胖、變的沉重,毫無活力;每天看著鏡中的自己,儘管笑著,卻感受到眼睛失去一點清澈透亮,皮膚變黃且乾澀。初期改變飲食習慣以及戒糖有點難度,儘管腦中不斷警惕自己,味覺以及口中咀嚼的慾望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仍使我感到煩躁。我把改變的步調變慢,並上網查了資料,看了許多營養師的影片,也請Chatgpt幫我審視飲食。先將正餐固定化,燕麥搭配五穀粉以及水煮蛋是我的早餐;午餐則是當週市場採買的情況調整,澱粉的部分可能是蒸馬鈴薯、白飯或蒸南瓜,蔬菜的部分會有2樣青菜,可能是高麗菜、地瓜葉、龍鬚菜或是青花菜等,偶爾也會加上水煮的紅蘿蔔,蛋白質的部分會是煎豬肉片、雞胸肉或是煎魚肉等;番茄、小黃瓜、一盒涼拌豆腐再加上一顆饅頭是我的晚餐。正餐固定話讓我慢慢地習慣,並透過一點微小的改變,例如蛋白質的部分改成XO醬炒花枝,或是蔬菜的部分多加了筊白筍等,能夠增加每天上班對午餐的期待值。點心的部分從餅乾改成會泡蛋白粉,想要吃零食的情況下,改吃一顆硬糖,避免不斷吃零食的情況。
漸漸地,固定化變成了多樣化,我不會強制自己三餐都要自行備餐,偶爾可以外食,甚至週末為了方便都是外食。因為我發現自己在選擇吃什麼時,會自動挑選並搭配食物;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例如咖哩飯、麵類或便當等是我現在會少碰的選擇,一個三明治/飯糰搭配一份沙拉變成首要搭配;自助餐的菜量增加製餐盒的一半甚至更多,蛋白質也會占一份的量,白飯則會減少至半碗。若當天有聚餐且主要營養成分都是澱粉時,我會在其他餐減少。
一步一步慢慢地改變,習慣成自然,其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大約一至兩個月後,我深切感受到均衡飲食帶來的能量。食物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以及增加身心愉悅,而不是造成身體的負擔。儘管準備或取得的食物,相對取得單一營養素的食物需要花費多一點的思考,但會對身體的狀態少一點煩惱。
飲食剛好化。
剛剛好,會很好,是我近期才深植腦海的觀念。「回本」、「CP值」、「無限量」是行銷觀念、也是周遭大部分人的想法;「適當」、「不過量」、「有限」因為有範圍,讓大腦將這幾個詞與「少」和「不滿足」連結在一起,但對身體來說卻是「剛剛好」。
邊際效用遞減,讓飲食這件事的快樂指數逐漸達臨界值。每每到吃到飽餐廳用餐時,故意創造的飢餓感以及期待感,讓我的快樂值隨著愈靠近用餐時間,上升的幅度愈來愈高,直到吃到第一口食物的快樂值是最高的。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直到最後一論,2個小時前的快樂值因為飽撐的狀態,已經被「趕快消化」的念頭給扣完了。
在一個衣食無缺、甚至富足的環境中,「享用美食」這件事需要練習,吃得「剛好」更需要練習。在我的印象裡,「回味無窮」的食物不是在吃到飽餐廳,而是在一些單點的餐廳中;因為限量,所以認真品嘗,若是驚艷,才印象深刻,也是因為有限,才「意猶未盡」。
我無法像作者一樣,深入地探討食材來源,甚至參與殺雞的過程,了解食物取得的代價;也無法親自動手做出許多食物,享受好的食材組合後最純粹的美味。但我開始對食材更加地珍惜、更重視照顧自己身體,也開始能夠真實體會到食物療癒身心的好處。我還在學習「挑選食材」,「烹飪食材」以及「享用美食」並好好認識自己的階段,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夠進階到透過食物來療育他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