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aded.ch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书·第四天:逆光的人

jaded.chen
·

有时候我觉得,整座城市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像被风推着的草,谁也不问风从哪来。人们排队打卡、买同样的衣服、刷着一样的短视频,连笑容都像是被复制的。我走在人群里,忽然觉得有点冷,明明是夏天的傍晚。


那一年我辞掉了工作。

不是因为有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忽然有一天,我在办公室看见自己倒映在玻璃上的样子——那张脸没有表情,像一个正等待更新的软件。电脑的风扇声、同事的键盘声、领导的笑声混在一起,我突然听不清自己心跳的节奏。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不在那儿了。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只发了一封简单的辞职信。那天下午阳光很好,楼下的桂花树在风里摇晃,我骑车经过,桂花的香味扑在脸上,我竟然笑了。那是很久以来第一次笑,不是应酬式的微笑,也不是体面的礼貌,只是单纯地想笑。


离职后,所有人都在劝我:

“你再想想,稳定多好。”

“现在工作不好找。”

“男人啊,要有责任感。”


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真诚得像在救我。但我知道,他们其实是怕我打破他们相信的秩序。因为如果我过得好,那他们的秩序就成了牢笼。


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我每天早上醒来都有一种坠落感。没有打卡、没有会议、没有目标。我走进厨房,看见阳光透过纱帘打在地上,一切都那么安静,安静到让我害怕。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冲动?是不是活得太任性?


有时候夜里我会梦到以前的公司,梦见那些会议室、文件、无数未完成的表格,梦见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做得不错”。我在梦里笑着点头,但醒来后,发现自己一身冷汗。


后来,我开始写字。

没有目的,没有主题,只是把心里堆积的东西写下来。咖啡、雨声、地铁上的人、布朗的眼神、女儿问的问题。写着写着,我好像又听见了自己心跳的声音。那种声音不是很强烈,却很真实,就像在寂静夜里的一盏小灯,没什么用,但能照亮一平方尺的黑暗。


我记得有一晚,下雨,我在阳台写字,灯泡忽明忽暗。雨点打在铁栏上,像敲碎的时间。我写到一半,停下来,抬头看街上,一辆辆车的灯在雨里模糊成光带。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原来人生不是要往前冲,而是要停下来,看清楚自己到底在往哪走。


我慢慢明白,克服怀疑不是靠鼓励,而是靠熬。

要一遍一遍在黑暗里跟自己对话:

“我是不是错了?”

“也许吧,但这是我的错。”

“那你怕吗?”

“怕,但我不想退。”


我开始学着让生活慢一点。去菜市场买菜、在公园散步、听街头艺人唱老歌、看楼下小孩踢球。我发现,世界没我想得那么糟,也没我想得那么重要。很多人都在往前跑,可是他们跑得太快,连呼吸都忘了。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以前的同事,他穿得整齐、精神抖擞,看见我时愣了一下,说:“你现在在干嘛?”

我说:“写东西。”

他笑了笑:“写能养家吗?”

我也笑了:“不能,但能让我睡得着。”


他沉默了一下,没有再问。那天阳光很好,风也刚刚好。我看着他离开,忽然觉得轻松。


我知道我不合群,也不再想合群。人活着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不被消耗。我不想再做那个在会议室点头的自己,也不想再用别人的标准来丈量幸福。


后来,有人读了我写的东西,说“这文有点像电影。”

我笑了。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一场电影,只是多数人忙着演别人的角色。


我偶尔也会怀疑:

写这些有什么意义?

有人看吗?

能改变什么吗?


可每次想放弃,我就泡一壶茶,坐在阳台,看着茶叶在水里翻滚。那画面像一场隐喻——你要先沉下去,才能舒展开来。


夜深了,窗外的灯一点点灭,我听见楼下的风吹过铁门的声音。空气凉凉的,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心跳慢下来。


我忽然想起一句话:

“你要学会逆光而行。”


逆光的人看不见自己,但能看见所有被光照亮的尘埃。那些微小的、无用的、真实的尘埃,才是我想要留下的。


所以,我不再怀疑。

哪怕没有掌声,没有认可,没有安全感,

我仍然选择这一条路。


因为这一次,

我终于是为了自己而活。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