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改寫:狐仙冷眼觀世人

selesulu
·
(修改过)
·
IPFS
·

滄州老城,霧氣繚繞的清晨,不時散發着陣陣古舊的味道。

劉家大宅坐落在滄州康城郊,青磚灰瓦,院裡一棵老槐樹,據說有上百年的歷史。

而鎮上有名的文化人:劉尚玉,他家裡有一間書房,堆滿了古籍字畫,是他引以為傲的「精神聖地」。可這幾年,書房裡卻怪事不斷 — —

在大白天裡,書架上的書會無故掉落;窗戶偶爾被瓦片砸出裂紋。更離譜的是:有把尖銳的聲音,時不時會跟人咕嚕幾句,像是在嘲笑,又像在挑釁。但由始至終,都沒人見過這「東西」的真身。

鎮上人人私下議論,說是狐狸精作祟,畢竟這老宅子背靠山林,什麼怪事都有可能。

為了封住鎮上的人的胡言亂語;也為家人安心:劉尚玉找了幾個道士來驅邪。符紙燒了一堆,怪事卻沒有停止過。

鎮上的父母官董思任董知州聽說了劉宅這怪事,覺得有損他「模範幹部」的名聲:「竟然有妖怪在我任上搞事?豈有此理!」於是決定自己親自出馬。

董知州是個清廉的好官,兩袖清風,對巿民也頗關心。這天,他西裝筆挺地帶著兩名助理,昂首闊步闖進劉家書房,不失正氣澟然。

他對着房間大喊:「人妖殊途,邪祟不該擾民!這世道早已講及科學,哪來的妖怪?」

話音剛落,屋簷上突然傳來一陣冷笑,聲音清脆,聽起來像個年輕女子,卻又帶著幾分揶揄:「董知州,你倒是個好官,愛民如子,也不貪錢,我可不敢惹你。

「但坦白說,你愛民只是為了名聲;不貪錢是怕查出來麻煩。你這點心思,我是看得透透的!你回去吧,別在這費口舌想要驅趕我了,省得你自討沒趣。」

這清脆的聲音剛在房中迴響着,董思任聽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身傍兩位助理們面面相覷,書房裡的空氣彷彿凝固了。面紅耳熱的董知州咳嗽兩聲,甩下了一句「我還有公務」,便灰溜溜地走了。接下來幾天,鎮政府裡的人都說,董知州心情差得不行,連開會都沒有了往日的衝勁和精神。

劉家這邊,怪事還在繼續。

唯獨有人對此作祟完全沒有感覺 — — 劉家雇了個女傭,叫王嫂。王嫂今年四十多歲,粗手粗腳,扯大嗓門說話。她平時負責打掃院子、做飯。

怪就怪在:王嫂每次進書房,那狐狸精就安靜得像沒存在過,瓦片不飛了,怪聲也沒了。鎮上人好奇,有人半開玩笑地問那「狐狸」為什麽不招惹王嫂?結果,屋簷上的聲音又響了,語氣竟帶了幾分敬意:「她雖然是個粗人,卻是真孝順,為了照顧老母親,連自己的日子都顧不上。鬼神見了她都要讓三分,我哪敢惹她?」

劉尚玉聽了這話後,便找來王嫂,問她願不願意住進書房試試。王嫂二話不說,拍著胸脯答應了:「不就是個房間嘛,有什麽可怕的?」

當晚,她搬了床被褥進書房,呼呼大睡。第二天一早,書房安靜得像從沒鬧過怪。從那以後,瓦片不掉了,怪聲沒了,狐狸精像是人間蒸發,再沒出現。

這事兒很快傳遍了滄州,有人說王嫂是「真神下凡」,有人說狐狸精怕了她那股子正氣。劉尚玉就覺得這事背後有種說不清的玄妙。

為此,他特地請了一個畫家朋友,把這故事畫成了一幅水墨畫:一隻狐狸隱在雲霧中,望著遠處一個背著行囊的婦人,婦人身後,是一片溫暖的燈火。畫旁題了首詩:

世人皆畏妖與怪,真心卻能化塵埃。 孝義無聲勝萬語,狐仙低首自離開。

這幅畫如今掛在劉家書房,成了鎮上的傳奇。每次有人問起,王嫂總是憨憨一笑:「什麽狐狸不狐狸的,我就是進去睡了一覺,什麽也不知道。」

(原文自:閱微草堂筆記卷一,濼陽消夏錄一)

滄州劉上玉孝廉。有書室為狐所據。白晝與人對語,擲瓦石擊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聞其事,自往驅之。方盛陳人妖異路之理,忽檐際朗言曰:「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好名,不取錢乃畏後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狽而歸,咄咄不怡者數日。劉一僕婦甚粗蠢,獨不畏狐,狐亦不擊之。或於對語時舉以問狐,狐曰:「彼雖下役,乃眞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况我曹乎?」劉乃令僕婦居此室,狐是日卽去。

button.like.co/seles...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