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學之書:最愛的書和它帶給我的啟發
我是從一個大學教授的網上推薦初次知道這本書。那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但書中的概念我卻一直記到現在。
好奇之下,當時的我便看看這本書是什麼來頭。
雖然我暫時沒有耐性再閱讀這本書一遍,但是就著成長型思維,擔任了兩年小學助理的我卻有一點觀察與反思。
記得最近在老師的公共空間,考試後評分的季節,老師們一如既往地閒聊學生的狀況。
「都說她一直都會成績不好。」
「改不了的啦。」
「上次聆聽九十分的他,這一次只有六十八分。我大跌眼鏡,在課時再播一次聆聽!」
雖然老師們只是想分享他們學生的表現,但這些固定評價背後沒有成長型思維,也給學生一個負面標籤。
我反思就是除了自己要有成長型思維,知道能力不是固定和要證明的,而是靠努力進步,作為老師更加要帶著成長型思維看待每一個學生,給他們公平的環境和機會成長,「失敗」和「成功」,這才是健康的成長-容許「失敗」和「成功」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