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識點-管控疲勞
上一篇聊到訓練要素調控,我們得到這個公式,
訓練量 = 重量 x 次數 x 組數
透過調整這三個條件來控制訓練量多寡,
以肌肉訓練的原理來說,並不是訓練量越高越好,
畢竟人體的體力有限,不可能在初期就把訓練量堆高到無法負荷的程度,
所以,如何 管控疲勞 就是非常重要的事。
首先先提出三個有關於計算訓練量的概念,
訓練組 = 單組訓練所能做的總量
訓練量 = 單次訓練所有組數的最大訓練總量
訓練容量 = 本身體能的最大狀態
訓練容量有個公式,如下
訓練容量 = 重量x次數x組數x頻率(一週幾次) + 生活與其他訓練面向
它的意思是完整訓練過後,加上休息恢復帶來生理正面適應的總量,
所以,會包含休息的一環,舉凡:睡眠狀況、營養補充、身心壓力..等等因素,
訓練不止是狂操猛練,而是要搭配好的休息與恢復,身體才會向上適應。
那麼,觀測疲勞的因子有哪些呢?
休息間隔時間,訓練組與組之間會需要休息時間,
如果休息時間過短,會造成下一個訓練組沒有辦法做到目標有效次數,
這樣不僅訓練效果會打折,也容易受傷,
一般來說,休息時間大約會落在 1 ~ 2 分半 之間,
重量越重,休息的時間理應要拉得更長。
RIR 保留次數
意思是在一個動作下,我可以做十下的重量,
我因為需要暖身或是其他的理由,只做到八下,
那麼,我的保留次數就是 2 下,
也就是說,保留次數越小,訓練組強度越高,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八下,是真的只能做到八下的重量,連第九下都推不了。
TUT 收縮時間( Time Under Tension )
刺激肌肉產生緊張的時間長度。
用一句話解釋「你的肌肉不知道你在舉起多大的重量,只曉得他在承受多大的張力。」
意思是,不管你舉多重,如果肌肉沒有適當地感受到張力的話,都是徒然的。
接著要來講講這三個因子對於管控疲勞有什麼樣的意義。
透過固定我們的重量組數次數,
只調控每組的休息間隔時間,
若是休息時間不夠長,不足以能夠做到目標次數,
那是不是下一組就可以把休息時間拉長。
保留次數則是,不是每一組訓練都要盡力拼到保留次數 1 或 0,
保留次數是用來知道自己是不是盡力去做了,
如果我選擇的重量能讓我完成 8 下,但我自覺的保留次數是 5,
是不是下次就可以挑戰把重量提升或是將推到保留次數 2 以下。
收縮時間通常會搭配節奏訓練來實行,
這就要談到向心與離心的概念,
當肌肉處於在正在拉長狀態的時候,這時候為離心,
離心力量大,產生的機械張力也大,
通常肌肥大的訓練,讓張力停留在離心狀態越久,產生代謝壓力與機械張力都會較高,
意思是,我們通常會將離心時間拉長,向心時間縮短,
來達到訓練的效益最大化。
比較常見的節奏訓練為 4 1 0 1,
4 秒離心,1 秒的頂峰收縮,用接近 0 秒的速度做向心收縮,1秒頂峰收縮,
這樣一下所花費的時間為 6 秒,
如果一組需要做到 8 下,組數所花費的時間就會落在 48 秒,
研究顯示,訓練每組時間落在 40-60 秒 之間,
會持續處在能量消耗狀態,進而破壞肌肉,增加肌肉合成。
今天只是簡單講個概念,補完上一篇所提到的訓練要素調控,
若是進階者想要提升,勢必得要知道這些要素如何調整與控制,
若是初階者,這些就先大概了解,
先將姿勢學習且做的標準就好,
這些可以等到動作姿勢都有一定掌握力之後,再來調控。
另外,我也建議,務必要記錄下自己的訓練動作、重量、次數、組數,
並做好長期的規劃,
才不會落於盲目訓練的誤區中,
願您的健身之路能順順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