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聽聞心💫婷文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Day 24|恐懼的禮物🎁Oct.24

🫧聽聞心💫婷文說🫧
·
·
每個人都很重要,不是只有自己本身很重要!沒有什麼事都是你很拿手、很秋條的,好好的拿出真心以待,對自己好不是拿別人的痛苦來交換,當有人願意體諒,而不說破,是一種尊重,不代表你就可以當男主跟女主!人生有太多要演的戲了,不是你可以控制編劇的,哪天要你演主角的時候,你還要有能耐才能演,演不好可能就一個葛屁也不一定。深呼吸後,我很喜歡長長的吐氣,是一種感受生命珍貴的我自己:)那個自由不被情緒所困的自己❤️

十月,婷文想在自由寫

在這裡自由的寫下作為一個分享者兼學習者的內心話

好好紮根紀錄這31天份的日更小日記📝

主題是延續我自己發起的「突破迭代」🌱限動陪跑


你清楚明白當自己面對恐懼當下,會習慣使用的情緒伎倆嗎?我,大概是2023年才恍然大悟,原來憤怒是顯化與放大我自己的恐懼。

不得不說,我很開心自己終於在跌跌撞撞了40年後才親手拆開了恐懼這份禮物🎁,似乎也讓我更明白為什麼自己當年與現在的轉變與前因後果。


謝謝蔡璧名教授的叮嚀:「我們必須學會愛自己,就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鍛鍊。其實這樣做對於我們和這個世界還是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那個正面影響就是莊子在〈逍遙遊〉講的:『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只要凝聚精神,這塊土地的穀類就大豐收了,而且沒有蟲害。」

(蔡璧名《解愛》,2020,天下雜誌出版社)


【在我吐出那一口氣之後,是自由的】

幾年前對岸有位作家叢非從,寫了一本書,書名是: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我沒有買,更沒有讀整本書,純粹只是眼過別人的心得分享,但是我對以下這段話,另外筆記,並且一直牢牢記得。

『能夠自我接納的人,內心是強大的。他不排斥你說他是什麼樣的人,因為他不討厭自己的任何面向。他覺得你說的對,就大大方方承認,他覺得你說的不對,也不需要跟你辯解,因為他尊重你對他的看法。』

關於憤怒,在我出社會長大成人後,我有太多的回憶總是座落在,「憤怒」是我很拿手很PRO的一個情緒表現。尤其越大越是反應在對自己的家人身上。

而很妙的是,我最近終於想起來,在我慣性使用憤怒以前的一個畫面,卻是我忘記怎麼憤怒的場景。彷如失語症般的失去憤怒的權利。

學生時期,班上在派發話劇角色推選時,我記得那個角色是一個身形胖胖的老奶奶。而班上的其中一個同學,寫上了我的名字,這個不打緊,她選擇把我名字三個字,寫的非常小,小到看不見。是的,這就是一種霸凌,但是當時的我是一個非常沒有自信的人,我只能感受到嘲笑的聲音、主使者站在講台上發出銀鈴般那種無所謂自以為很好笑的聲音,最後一個重擊聲則是,我聽到當時我一個很要好的同學—芋圓生氣走路上前,拿板擦擦掉黑板上我委屈無聲的名字。

在這裡,我沒有要討論霸凌與正義,這並不是重點,而我想邀請你,就這樣先感受到,你是否也曾遇上,我當時這樣子的無聲憤怒,那是不是一種連自己都無法保護自己的無力感,夾雜著許多低落自信與懷疑自己存在的恐懼呢?

而沒錯,悲傷的故事就這樣結束,於是回到自我期待的長大成人之時,我只能先把這個經驗塵封。假裝沒事,而似乎是一種假性失憶,我也真的忘了這個故事,從出社會後,慢慢地成了一個帶刺的人,我只知道一件事情,你不為自己而戰,就只能被別人視為笑柄。然後我幫自己打造了一個人設,那就是「戰神」。請不要笑,而我真的是把這個角色詮釋得很好,認識我多年的老友一定都知道。

不過,現在的我,其實很明白這就是一種「心理創傷」,而我最近一直在做的,就是透過目前正在發生的一切課題,去修復當年那個受傷的自己。療癒力是我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我可以很坦白的去直視著傷痕。我使用很多角度、層次面向,客觀並溫柔帶領著自己與孝哥,共同修習以自我接納的方式,來看待擺在我們很多的憤怒事件。這便是「平衡」是安定自己的力量!

當你憤怒的時候,是否只想快言快語去與人爭論?但是否真正去思考,你的心境如同一口池子,要讓它清澈透明,陽光灑下折射般的美麗,還是投著各種大小不一的石頭去濺起水花、甚至濺出池外讓無辜的人走過滑倒?

這個社會的能量越來越混亂,是因為太多人不願意面對好好去理解彼此,透過網路、文字去叫囂、去戰鬥,甚至各種演出。能否好好做個人呢?搞什麼人設呢?我就問?!

每個人都很重要,不是只有自己本身很重要!沒有什麼事都是你很拿手、很秋條的,好好的拿出真心以待,對自己好不是拿別人的痛苦來交換,當有人願意體諒,而不說破,是一種尊重,不代表你就可以當男主跟女主!

人生有太多要演的戲了,不是你可以控制編劇的,哪天要你演主角的時候,你還要有能耐才能演,演不好可能就一個葛屁也不一定。望周知啊(點煙~

深呼吸後,我很喜歡長長的吐氣,是一種感受生命珍貴的我自己:)那個自由不被情緒所困的自己❤️

「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要憤怒之前請默念幾次這句箴言

Oct.24引導小卡
恐懼是提醒我正在成長的禮物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