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心💫婷文說🫧

@nivin

Day3 🎭生命的功課:發現身心健康與快樂的旅程

原來,當我們在要轉換一個新的生活模式時,內心的恐懼有多麼渴望被看見,但又常常得需要被壓抑情緒。無法流動的情緒,累積不少死水在我的身心裡流竄著,於是常常情緒瞬間低落爆掉之時,我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如此反應。究竟是我們失去了自己原有面對恐懼的釋放技巧,還是我們甘於用恐懼稱之藉口,說自己不夠堅強、不敢面對,然後…

Day2 ⚓️身的功課:來自無常的教誨與修行

我真心覺得一旦人們上癮了所謂的高光時刻,也是成為一種不自知的壓力,畢竟多半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各種需由別人肯定而來的現實,努力追求高光時刻的人,通常你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拚?很多的原因在於他不知道該如何停下來休息,通常年輕時候是無感的,一但發現心力憔悴時,便已是身體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

《我與〈僧伽吒經〉的緣份》

我知道我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才是對佛也有信心,我得明白人生在世總有苦這件事,而且真的不是只有我們苦,放眼望去每一個人都辛苦、各有個的課題與難關要破。我不能如此喪志、不能如此以自己的苦來讓自己更苦。

《一念之間造就圓滿》

我告訴牠,我知道我們處理得不夠好但我也要牠理解,我跟先生也已盡力處理那瞬間,原有的恐懼已轉換成為一份安心給牠安心、給我們安心 。所謂此刻的圓滿似乎已經也沒有任何詞彙足以形容那份心意但我很明白,那是一種善意的連結🔗眾生眾生苦明白了也就是好好珍惜每一刻苦成的圓滿。

Day1 🌀心的功課:來自一位旅人的生命筆記📝

擁有了這份明白的生活,不論是一個瞬間、一段時光、一件事、或一個人如何轉折了我的人生,我都願意感受其中,因為這些、那些肯定與我有關的註定,我當然要好好體驗其中,不論好壞,我肯定都有所收穫。

面對低潮時的自我對話(二)認識逆境與困境的可貴

我和孩子做了這樣的解釋:逆境是一種不可知、無法預測將在何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困境是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去理解「我對這件事的感受和反應」。

📖 2025.8月《降魔詩社》試讀心得 ✍️

我想這個是一輩子的課題,讀完後也能對應到我們的人生,很多事你不經意的一點小事,可是其實都會影響到你未來的所知所行所想,情感的描述,而透過各類持有執念者,拿起魔筆對詩的一字去更動,其實有個別的含義,但不變的都是對於彼此的愛,我認為算是一本省思後勁還蠻強的書,誠摯推薦給大家

面對低潮時的自我對話(ㄧ)妳願意寫下來嗎?

我們都欠缺被自己溫柔提醒「低潮不是錯誤」的能力— 聽聞心.婷文說

[四十歲心情誌(ㄧ)時間換個位置再來一次]

「我們都還在學著,怎麼在不完美裡,繼續溫柔地喜歡自己。」— 聽聞心.婷文說

餘裕不一定是一種足夠;也能是應急

很多時候的餘裕,也在於你自己能否經由過往歷練,去發展出另一個版本的自己,而不遵循舊有模式無限輪迴⋯

質疑走到接納的心路歷程

汰舊換新,這個過程本身就不容易尤其是人,人本著個性百百種的變異面對新的未來,我們是保有意識迎接還是無意識被這波浪潮推著走達爾文進化論的物競天擇說在這樣看似無傷的情況下,破壞已悄悄地發展破壞可以是本能被掏空;也能是改變生存模式試問:你朝著哪裡?

【落了一地的悲柔慈憫】

慶幸自己總會擁有拉自己一把的能力不是強迫自己一秒變好的那份勇敢而生了一地的悲柔慈憫,耐心等待時間⋯

由我看見《全知讀者視角》的視角:)

『人生來這一遭,就是要透過接踵而至的課題,來認出那些你曾經放棄過,但他們始終沒放棄過你的靈魂們』— 婷文觀影《全知讀者視角》濃縮金句

閱讀本身就是一連串的奇蹟

讀書,不能只讀書;還要學以致用在自己生活中我想,這是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必須站在期許眼前的這本書可以帶給自己什麼樣的體悟、能否解決困境、或說安住信心

其實我羨慕

沉默的晚餐,我希望也能是一種幸福的邀請,邀請上桌的每個人,好好吃飯做自己。某部分,我也在刻意洗淨過往背負尷尬色過重的我,那因沉默晚餐而深的記憶

【擊破綠格,才能證明*我*在哪裏?】

人不快樂都是貪 貪自己沒有的 貪自己有的 把貪念拿掉 是不是就可以看見別人需要的

醒來在凌晨五點

就這樣凌晨五點好像在此刻對我來說,是特別有意義的存在,甚至是不是一種宿命,註定我就得在這個時刻幹著某些大事?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