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重構生活 · 第五天

✦ 職場焦慮,也是心的功課

🫧聽聞心💫婷文說🫧
·
·
IPFS
·
我深信,當你還能擁有工作,它便是打磨生活底氣的過程;它磨出的是自己對自己的匠心成就,而非單一追逐身份或財富的象徵。然而,這種領悟並非一蹴可及。它需要我們在好幾次的挫敗之中,才能誠實照見。關鍵在於:要不偽裝地望見自己,看見那份置身於名利慾望中的真實掙扎
技道心的職場煉金心法

Day 5:寫作核心

「分享一個職場上的焦慮感,它如何影響你的情緒,又或讓你重新思考與選擇?

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職場渡過,或許你曾想離職,或在離職後經歷焦慮、迷惘,再度出發。請寫下這些有共鳴的經驗吧。」


今天早上,我停好車,踏上辦公室樓梯的那一刻,突然發現:此刻的上班心情,與剛入社會時已大不相同。那是一種在日常節奏中忽然浮現的體悟——我並不是刻意要為今天的主題寫什麼,而是當下那個念頭自己浮現。

我認為今日寫作的重心與前四天不同。這一天不只是回望過往,而是一次對當下心境的映照。像一個線索,引我去思考「重構生活」在此刻的意義。

我能更自然、更溫柔,也更堅定地,將「工作」這件事納入生活的節奏裡。

我身邊的朋友,大多與我一樣,正處在職場打拼、準備迎接人生下半場,或已開始實踐創業理想的階段。

今天這個主題,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回望人生的重要契機——讓我們重新拾起那些在職場中堆疊、壓抑、讓人喘不過氣的焦慮感,再靜靜地看見:這些焦慮,如何延伸、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又如何在一次次練習裡,成就了成長與放下。

婷文也邀請你試想:

如果工作了十年,你的焦慮仍與初入職場時相同,那是否正提醒你——是時候看見自己該加值或割捨的部分?

是否總有某個「技術盲點」或「心性關卡」,促使你一次次重複跌倒?


最近,我遇到一件客訴案件。那其實是從去年底一個打單的小錯誤,在今年發酵成了無常的果。

以往的我,面對這種狀況可能會陷入長時間的內疚,甚至想找理由或其他人來分擔責任。但這一次,我選擇回頭看——看那個當下的自己、那張單子的呈現、以及我與工廠、同事之間的溝通環節,確實,都還有可以再精進的地方。

於是前幾週花了點時間,我和業務經理一起重新檢視作業格式,做了一些微調。或許有點麻煩,但我知道這就是「改變習慣」的起點。

如果能因此避免再種下新的無常,那這樣的改變,真的很值得。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原來許多發生在我身上的「無常」,其實多半源自我自己。

包括生病在內,都像是生命在提醒我:「是時候,善也罷、甘也休了。」我不再責怪自己,只是靜靜地看見,那份「可以讓步」的可能性,是一種成熟的臣服。

此刻,比起對錯,我更在意身旁的人為我奔波的那份善意。我對自己的錯已經釋然,但看著別人忙著收拾後續,反而更容易心疼。

也因此,我更願意放慢節奏,讓日常生活與覺察相連。


幾年前,我讀了愛瑞克的《內在原力》。其中談到「一人公司」的章節,我卡關了很久。

但後來再看完大衛.布魯克斯所寫的《第二座山》,第一個念頭竟是:「我該再回去重讀《內在原力》。」

當時第一次閱讀《內在原力》時,我只覺得「好有道理,我知道了」;而這一次,我更清楚地明白——我要開始行動,讓這股內在原力運作起來。這份行動,讓我最近做了一些小變化。在去年也開啟了自己的粉專——聽聞心.婷文說。

對我來說,這個經營是一份打從心底為自己開展的「靈魂工作」。雖然這些嘗試未必立刻帶來金錢報酬,甚至需要大量時間投入,

但我知道,這正是我內在原力的核心——這是我能為世界服務的地方。

如果你曾閱讀過《第二座山》這本書,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若還不熟悉,也無妨。我們都需要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並一步步走向那個方向。只要記得:你相信什麼,你就成為什麼。


回到談工作與熱情,我想再加入一個更落地的心法——「技道心」。

這個概念源自台大中文系教授、養生名家 蔡璧名老師,她在推廣「穴道導引」的身心鍛鍊法與著作《鬆開的技、道、心》中提到:

「卓越的成就,來自技術、原理與心性修養三者兼備,並能彼此融合、相生相成。」

蔡老師以莊子思想、中醫經穴與太極拳功為體系,追求身心的「鬆柔」。而我將這理念延伸到職場,發現它同樣能成為修煉心性的指南。

「技道心」提醒我:當面對焦慮、迷惘、離職的掙扎時,我們更需回歸「以心為本」的層次——因為焦慮,多半源自心性的動盪與執念。

這幾年的文字分享,讓我更深刻體會「心」的力量:

  • 從「害怕被盜」到「無私分享」:

    以前我怕文章被盜,不敢公開;現在若覺得內容有價值,我願意分享。放下佔有,是心性穩定的開始。

  • 從「在乎數字」到「感受真實」:

    以前我很在乎點讚數;現在我知道真的有人在閱讀、被觸動,這就足夠。

  • 從「經營粉絲」到「做真實自己」:

    我更重視真誠的連結,不再強求迎合。

    這份從容與自在,正是「技道心」中「心」的最高境界。

    參考來源:蔡璧名(2021)。《鬆開的技、道、心:穴道導引應用錦囊》。大和書報。


走到中年,我也常問自己——我們是否仍要以「打拼出一個功成名就」來證明自己?這種線性成功的思維,曾是我們年輕時的信仰。

但當經歷過起伏、嘗過焦慮與放下後,我更願意相信:成功,不在於頭銜或成績,而在於內在的平衡與心安。

有時,「不再急著證明」本身,就是一種成熟的力量。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讓工作回歸生活、讓熱情成為日常的一部分,我們才真正開始在「技」中見「道」,在「道」中養「心」。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成功,不喧嘩,卻深遠。

就像我自己的閱讀分享與筆記整理對我而言雖是無償,卻讓我一步步更靠近生命的方向。我觀察自己的變化,也看見世界運行的微妙節奏。

因為我明白——我無須在別人的跑道上競逐,我只需走在屬於自己的「道」上。我只希望自己能更有系統地整理與分享。這個轉折,也正是我「技道心」的集大成:

  • 以技為基——持續磨練表達與設計的能力;

  • 以道為理——深入體悟生命的規律與價值;

  • 以心為本——讓身心合一,從容不迫。


這,就是我的工作觀—培養見識、氣度,以達到心與新的極限。工作不再是焦慮的來源,而是內在原力得以施展的場域。

我深信,當你還能擁有工作,它便是打磨生活底氣的過程;它磨出的是自己對自己的匠心成就,而非單一追逐身份或財富的象徵。

然而,這種領悟並非一蹴可及。它需要我們在好幾次的挫敗之中,才能誠實照見。關鍵在於:要不偽裝地望見自己,看見那份置身於名利慾望中的真實掙扎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聽聞心💫婷文說🫧💫婷文 Nivin|行於心的道☘️ 喜歡閱讀、學習與書寫的女子。 走過乳癌洗禮,不斷修習放下執念ing 我是光譜紅蛇 KIN245,持續行走在不惑前的覺醒之路。 現正修習莊子之道,學習虛靜與逍遙。 願以文字與覺察療癒自己的同時也溫柔陪伴你。 |願以真實為筆,書寫靈魂的呼吸|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Matters 七日書| 陪你完成人生日記:重構生活
5 篇作品

✨ The Calling|悅音的召喚📞

[慢下來的練習:八段錦的心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