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孤獨的和解🌙|1️⃣ 那一天,我與孤獨相遇🕯️
孤獨不是一夕之間降臨,而是長年累積的結果。🌫️我不容易被理解,甚至連家人也無法真正靠近我的內在。🧩我曾透過對話尋求理解,也在 Matters 上寫作,讓文字成為我與世界的橋樑。🗣️雖然孤獨仍在,我學會了與它共存,並透過交流減輕它的重量。🤝那一天,我與孤獨相遇,不是因為它突然出現,而是我終於願意正視它的存在。🕯️🌙

七日書|太空漫步|重構生活 20251103
有時我會忘記,兒時的我光是想著銀河就可以優游自在。

〈脫離的一部分〉
這幾年,我常常在思考「脫離」這件事;能否放下關係裡那份「非得負責」的慣性?從外在的角色,到內在的執著,有時我們不是活得不夠努力,而是活得太緊。像是被某種無形的線牽著——去應對、去取悅、去堅強。你說人生能演嗎?當然能。只是,當我不想再演的時候,為什麼就被認為「做自己」不行?別人憑什麼來指指點點我?

重構生活_First Day:長大之後,責任感是最不需要的條件
我們多數時間是為了上學或上班,為了證書文憑、為了薪水獎金,每個人都喊著累,卻沒人停下。我們都中了社會期待的詛咒,名為「責任感」的詛咒。
《重構生活七日書》第一日〈脫殼〉
有沒有想過,離開軀殼四處飄蕩? 我好想。 自從心裡有了牽掛的人後,每天都在想。 我們在作夢時,是不是也有短暫脫離軀殼的時候? 或許還會遇到亡故之人,問候祂過得如何。 這狀態是不是俗稱「託夢」的一種? 我好想知道…… 想見見我爸,問祂是不是有暗中保護我們成長? 想問問我媽,去那裡那麼久了,還掛念我們嗎? 話說,我有次搞丟了我的行李,向我爸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