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11月~重構人生的書後感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境,那麼夢裡的每一個角色,其實都由自己扮演,演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
我常想,如果生命中的每個重大決定,都能重新選擇一次,那我又會走上怎樣不同的人生呢?
如果22歲那年,我早一步選擇上山出家為僧,也許如今的我,正隱居在某座佛寺裡,每日掃地、修行、過著簡淨的日子。那麼,後來人生裡那些紛紛擾擾的經歷,也就不曾發生了;當然,如今所擁有的一切美好,也就不會出現。
重構人生,往往是一種覺醒。當人厭倦長期負向的生活時,才會生起改變的決心。
我還記得就讀高中夜間部的那段歲月。某次在工廠作工時不慎受傷,必須在家休養兩週。當時父母並不擔心我手指的傷勢是否能康復,反而焦慮家中的經濟該如何維持。那一刻,我第一次從人生的困境中醒悟。我對著仍在念高中的弟弟說:「貧窮,一定要從我們這一代斷絕!」
從那之後,我不再順從父母那種漫無目標的生活方式,開始主導家中的經濟與開銷。幾年後,我們終於脫離了租屋、寄人籬下的生活。
或許正是那些苦日子,敲醒了原本麻木的心,讓我決心徹底改變現況。
隨著年歲漸長,我才真正明白,唯有持續精進,才是從痛苦中解脫的根本之道。
改變最多的,是我對「生活與物質」的看法。這些年,我逐漸放下對車子、服飾、房屋、飲食等物質的依賴,練習以真實、質樸的心態區分「需要」與「想要」,也因此讓心變得更加自在。
同時,我幾乎完全減少了那些僅止於表面的社交應酬,回歸真實互助的關係,把時間留給家人與真正契合的人。
當生活的需求被一層層簡化到最純粹的狀態,反而帶來了最大的滿足。
簡化,其實就是一種精進。
如今,我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簡單的飲食、穿著乾淨樸素的衣物、過著平實無華的生活。這些成為我面對生命起落的底氣,讓我能安然過日子。
年輕時的我,不停地追逐、不停地抓取、不停地擁有,同時也不停地積聚煩惱。
如今,我練習持續地放下、持續地捨棄、持續地從各種煩惱中解脫。
人生無法重來,但我們可以在每一次轉折之中,重新解構生活的要素。
懂得該捨的就放、該留的就留,回歸真心,重新出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