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10月~書後感:那些曾有過觸動的時刻
在慾望與理性的邊界間,我試著不再逃避,也不再美化。只是靜靜凝視——那些曾經被觸動的瞬間,如何在體內化為一場真實而赤裸的自白。
曖昧的題外話
關於自己、關於誠實、還有那些還沒被看見的部分。

七日書10月~第七天在對方眼中看見自己
五年前的一場激烈爭吵,讓我意識到,爭執的根源其實來自自己的恐懼與壓力。透過自我覺察,我學會表達情緒、放下無謂的擔憂,也學會接納自己與對方的脆弱。長久相處後,我發現,對方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也是自己;真正的相處,是在對方眼中,看見完整的自己。
七日書10月~第六天慾望與愛的邊界
反思慾望如何在一時衝動中偽裝成愛情,最終卻帶來難以挽回的後果。慾望本無罪,錯的是在迷醉中忘了清醒。唯有在慾望升起的當下能看見後果,才有機會守住愛與自我的底線。
七日書第七天|微小的改變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無論墮落還是成長,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七日書第六天|慾望的真名
當慾望被正視,靈魂才真正甦醒。

七日書第五天|關係的壓抑
真實,不是衝突的開始,而是壓抑的結束。

七日書10月~第五天在愛裡自由
那段關係裡,我曾經一味迎合、努力改變自己,只為換取對方的愛,卻在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我。直到對方因為我失業而離開,我才徹底明白,那份所謂的愛其實只是建立在物質之上。走出後,我重新學會做自己,也在遇見妻子後,才真正體會到「愛裡的自由」──一種能讓人自在、安心,不必犧牲自我的關係。

七日書第四日|身體的夢·語
身體一直在說話,只是我們太常忽略它的訊號。

七日書10月~第四天有了心中的愛,才有能做的愛
第一次的戀情最終以冷漠、無感而收場,過程中我終於明白,有了心中的愛,才有能做的愛。當時對象的冷漠與勉強,終究是她只想擁有一段關係,並不愛她眼前的我。在這段關係裡我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卻也得到最珍貴的成長。那就是真正懂得自己想要過上什麼樣的人生。
七日書10月~第三天沒有愛、不可以
我想記錄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如何一步步學會面對情感與慾望之間的掙扎。年輕時,我在女性為主的職場裡,看著各種曖昧與傳聞,以為那只是別人的故事。直到幾次被捲入類似情境,我才真正體會到,人要在本能與理性之間做抉擇其實並不容易。最後,我選擇忠於自己的原則,不讓情慾凌駕於感情之上。或許這樣的生活少了刺激,卻讓我過得心…
七日書10月~第二天我們終究只是好朋友
這篇文章以第一人稱回顧高中時期的一段青澀友情。主角與一位同村的女生因真誠的對談而成為知己,雖彼此親近卻始終未跨越友情的界線。一次車禍事件與好友的告白,使兩人之間出現誤會與疏離。多年後重逢,才釐清當年的心結——他們都害怕破壞珍貴的友誼。最終,女生步入婚姻,主角懷著祝福與淡淡的酸楚,為那段未開花的青春情誼畫…
七日書第三日|遲到VS賴床
在理性與慾望之間,誰沒有賴過一場床?

七日書第二日|否認三連
當愛成了必須,孤獨也就開始了。

七日書10月~第一天:年少時無知的曖昧時刻
這是一段關於青春晚熟的回憶。高中時期因彈吉他唱歌,意外獲得一點小小知名度,甚至為了同學父親籌醫藥費舉辦募款演出。後來傳出那位女同學對我有好感,但當時的我卻完全不解風情。直到畢業後,她安排了一場「相親式的初約」,讓我第一次正式與女生約會,卻成了一場驚嚇多於浪漫的經歷。多年後再回想,這段始料未及的插曲,反而成了…
七月的三日書|書後感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生命早一點輕鬆一些,是不是就不需要這麼早成長?但回過頭來看,也正是那些沉重與不公,讓我與妻子在茫茫人海中認出彼此,成為彼此生命中真正的知音。
七月的三日書|第三天過度的愛,沉重的牽絆
我始終相信:過度的愛,其實是一種傷害。這樣的愛往往出自於施予者內心的不安全感、不滿足,甚至過往創傷。岳母將自己婚姻的陰影投射到女兒的婚姻中,用恐懼與控制作為指導方針,只為避免女兒重蹈她的覆轍。

七月的三日書|第二天獨自曬著太陽的孩子
分享一個犧牲或放棄自己意願的故事。寫下你(或認識的人)為了家庭或他人,在生活或職場上,放棄個人意願或夢想,在想走的路上作出妥協與犧牲的經歷。當中放棄了什麼,又成全什麼?

七月的三日書|第一天 那些燃燒自我的日子
也許,是有相似命運的人,才會有緣走在一起。妻子從小就是主動分擔家務的孩子。從打掃家裡、張羅家族聚會,到協助父母處理各種事務,她一手包辦,卻從未被真正肯定過。反而常常成為母親宣洩情緒的出口——母親對父親的不滿,全都投射到她身上。或許是因為自己婚姻不幸,岳母也總想無所不在地掌控孩子的人生。

七日書#六月:What if 人生有如果~書後感
或許我們無法選擇命運如何開場,也無法修改過往的每一幕劇情,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走完接下來的旅程。那些曾經讓人心碎的畫面,某一天也會化作我們心中最堅定的力量。就像現在的我,邊寫、邊感受、邊釋懷,才發現,原來不只是米卡莎有她不得不的選擇,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成為一個勇敢活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