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偏航
IPFS
其實一開始,我們每個人心裡就有一個雷達,只是這個雷達常被外界的雜音干擾,漸漸模糊了那個最初的航向。
其實不一定是大方向的目標,什麽人生夢想,人生使命,這些太大,太寬汎。從簡單到一餐飯開始就可以看出,我們的雷達本來就容易被干擾,直到完全忘記自己當初的目的。
就好像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慢慢地我們會陷入其中,逐漸忘掉自己當初的目標。
比如說辦公室政治,大家平時上班忙著拉幫結派,明爭暗鬥,在這場無休止的内耗和暗算當中當初的目標跟著這種浪潮慢慢掩蓋。
其實回頭想一想,出來工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謀生,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價值被看見。那些內耗、山頭文化、辦公室政治——對賺錢沒有幫助,對實現自我更沒有幫助。
它們只是一種雜音,而我們太容易忘記自己是為什麼出發的。
有些時候,我們賴環境的複雜,對的,環境確實很複雜,然而在這複雜的環境裏面,我們自己一開始的航向到底是哪裏?我們自己心裏的目標或者理想狀態又是什麽?如果足夠清晰,其實像環境中的複雜頂多算是雜音而已,因爲内心非常清楚,對實現目標沒有任何好處。
我還想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曹操在宛城之戰的時候死掉了兩個兒子和一名愛將,策劃這一切的就是賈詡,按理説賈詡就是曹操的殺子仇人。可曹操沒有被仇恨牽走方向,反而賞識賈詡的謀略,納入麾下,若他被憤怒支配,或許歷史就此改寫。
就好像劉備在復仇的烈焰中迷失,最終被陸遜火燒聯營,大敗而歸,而且還因此與吳國的聯盟徹底決裂。
同樣的風浪,不同的航向。
雷達掃描的是環境,風浪、礁石與偏差總會出現。即便如此,只要心中的方向和初心沒變,再多的浪,也不過是旅途的風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