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起跑線,是學會按下暫停鍵》
      我是在 2017-2018 年開始下定決心要好好跑步的。
那時,我開始參與各種大小賽事,從 10K、半馬,每一次完賽都像是在與自己對話,跑步讓我學會自律,也讓我看見意志力的延展。
到了 2020 年,我正式進入全馬訓練期,幾乎天天凌晨四、五點起床,每週至少安排一次山路課表。生活被我調整得像發條一樣緊湊、精確,身體也總是在「向前衝」的狀態。
直到 2021 年 4 月 5 日—我被診斷為乳癌第一期。那道訊息,就像生命突如其來的急煞指令,迫使我停了下來,開始學習重新觀看、細察自己的身體。
我一向是理性和高效的問題解決者,但這次,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和這個「突如其來」的自己進行對話。
那段混亂的時光裡,生活被全盤打亂:我在圖書館搜尋資料、寫心情日記,同時安排孩子接送、照顧家人心情、確認醫療理賠、準備手術。
這些原本不在我「跑道」上的事,忽然湧入。
但慶幸我選擇用更開闊的視角去看——或許這並非懲罰,而是上天遞給我的一張邀請函:邀請我換個方式,好好生活,做回自己生命的主編。『我的故事由我自己來改寫』一直到現在,這個信念仍然在我心之中。
當時在我的現實生活之中,我選擇向親友們公開我的狀態,這不是為了扮演堅強,而是為了真實地面對。
像是下達一道主動、鄭重地接納「癌症是我人生的一部分」的指令,反而意外地收到了我未曾想到巨大的正向回饋與愛。這些愛的湧入,比任何意志力都更有勇氣,推動著我往前走。
取出腫瘤手術那天很順利。在內心,我雖對自己說:「這是另一種起跑線。」我不再只是衝刺的跑者,而成為一個懂得慢下來的人,讓心靈的節奏,跟上生命的需要。
事實上,回顧當時,結束治療那時的我仍不肯停下來,還繼續參加萬金石、苗栗草莓馬,甚至和跑友相約到九份山路自主訓練。
我真正喊停的時刻,是完成女子馬拉松最高殿堂——名古屋馬拉松。當我掛上那條 Tiffany 項鍊時,我突然明白,有些里程碑並不屬於速度,而是屬於那個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當下。
到了 2024 年 9 月 6 日,我迎來與人工血管告別的日子。它這三年靜靜地、忠實地守護著我,就位在左鎖骨下方——那個曾經的戰場。
它陪我走過化療的漫長道路。在移除前幾個月,我常感覺胸口悶悶的,每次沖洗時,它不再像過去那樣順利地「回血」,我似乎知道,這段特殊的陪伴緣分,已經盡了。
不過這次移除手術,與三年前的無助感截然不同。那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雙腳,穩穩地走進開刀房。那一刻,我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我真的不喜歡被控制。」
也正因為這份對自由的渴望,我學會了如何讓內在的自己獲得解放與平靜。這一次,我沒有逃避,也沒有被恐懼擊倒。
我真心感謝人工血管的陪伴,它不僅讓我體會到 「臣服」於生命轉折的力量,更教會了我「放下」過去的執念。我明白了,我不是不會害怕,而是選擇不再讓害怕主導我的人生。
跑步、閱讀、靜心,以及學習新的知識,都成了我主動重構生活、尋回內在力量的方式。(我有時總笑說求學過程有如此積極主動就好了😀)
如今,我不再為了「完成某種成就」而訓練,而是為了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運動、好好生活——讓身心在穩定與平衡中,自然流動。
每當迷惑時,五月天〈將軍令〉的歌詞就會在我腦中迴盪:「你相信什麼,你執著什麼,你就是什麼。」
我相信的是柔軟與接納的力量:那些留在左鎖骨下,以及心底的痕跡,都在溫柔地提醒我——
真正的重構,不是抹去痕跡,而是與它和解、與它共處—唯有這份順從自己心意的自由,才是這一生最值得的風景。
而假使延伸另一種我,非順流這一路路砍掉重練而成為這樣子的我,那個不願改變的我,又會如何?其實也就留在那個平行時空,由那個我代為執筆,而述而感、而紀錄:)或許謙卑與學習,便此生與我無緣,更別提,我若無健康的身心靈,如何開展重構人生這四字:似乎只能許願留待下一生再重新琢磨個透了。
—— 聽聞心・婷文說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