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從未張嘴,歷史偏愛笑話:會靈光一閃出騷主意的不止你上司

歷史不由人所書
·
·
IPFS
·
《末日審判書》,又名《末日還沒來到,子民已經活像受難,並想把征服者威廉關起來審判 · 書》

  要說《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那可是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卷書,裏面揚揚灑灑記錄了詳細的中世紀經濟環境、人口和地理,幾乎所有英國史研究都由它開始。

  但要說它自身的歷史嘛,那可就是一段頗長的故事了。

  事情大概要從英國皇位的更迭,「諾曼征服」說起,這會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大概幾百字吧,所以諸位看客先莫急。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中世紀的名字們。

  在中世紀早期,歐洲人其實沒有姓氏。

  那些同名的人,他們會用暱稱來區分。暱稱可以包含身體特徵、職業或人們居住的地方。比如跛腳喬恩、麵包店老闆喬恩、湖邊喬恩之類的。

  而隨著中世紀盛期歐洲人口的增長,暱稱慢慢演變為了姓氏,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人口普查:那些領主為了得知自己手下具體有多少土地,目前正在被什麼人掌握。

  你總不能寫一頁John在調查報告上面吧?影分身之術嗎?

  認識完名字,我們來認識一個人,威廉。這個人也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征服者威廉」,英格蘭的威廉一世。

  而在還沒繼承國王之位時,他是一名諾曼第的公爵。

  是時社會動盪,無數諾曼人離開家園,融合於異鄉。威廉公爵也是這時站了出來,統一了公國,同時還娶了某伯爵的女兒來鞏固政權、擴大影響力。

  雖然是政治聯姻,但他也被世俗視為一個忠誠的丈夫,還很能生。

  說出來可能會震驚現代人,他和他的妻子瑪蒂達差點(還差一個)就生了一個足球隊出來了!

  四個兒子,六個女兒!

  不得不說,古代人就是能造。

  咳。

  這些都是一些雜談,如果事情就此結束,他會和歷史上很多統治者一樣,被史書一筆帶過。

  不過,他生在了一個他的時代。

  1066年,英格蘭的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忽然亡故了,死時無子,同年,作為英格蘭的伯爵的哈羅德繼承了這個國家。

  但要是繼承真的這麽簡單,還說來做甚麼?反轉來了!有請威廉公爵發表感想!

  威廉公爵:我可是懺悔者愛德華的媽媽的哥哥的孫子,那甚麼哈囉伯爵都有資格繼承王位,我怎麼就沒有了?!

  於是在哈羅德繼承皇位的那一年,這位大哥便開始大肆招募軍隊,為攻打英格蘭而備戰。

  對此,聽到風聲的哈羅德:……

  現在大慨已經無從得知當年哈羅德的想法了,但大概率也就那點想法——威廉你沒事吧???

  但對面人都開始招兵買馬了,哈羅德就算是無語都不可能站在那裏任人打,於是他也立即就召募了一支軍隊,保衛他的王國。或者說,剛到手的權力。

  然而,沒想到吧,還有反轉!

  哈羅德招募的這支軍隊第一次迎敵,對手竟不是威廉!

  順序大概是這樣的:

  1. 龐大的維京軍隊進攻英格蘭東北部的要塞——約克

  2. 哈羅德率軍北上,在 1066 年 9 月 25 日擊敗維京人(斯坦福橋戰役)

  3. 在哈軍擊敗維京人的時候,威廉的艦隊爭分奪秒,穿越了英吉利海峽,在英格蘭南部黑斯廷斯附近登陸

  4. 哈羅德率領殘餘軍隊,向南進發,在倫敦短暫停留,集結增援部隊

  5. 1066 年 10 月 14 日,兩支部隊相遇(黑斯廷斯戰役)

  6. 哈羅德在戰鬥中陣亡,哈軍幾乎全軍覆沒。試圖逃跑的哈軍士兵被威軍士兵殺死

  如果想速記的話,就是:威廉來踢館,哈羅德想迎戰威廉,結果發現後院著火了,趕忙跑去撲火,結果回到前院,就見到大門已經被威廉打爛了。

  想再簡單一點的話,就是:1066年,哈羅德北勝維京,南敗威廉。

  慘 · 哈羅德 · 慘

  總之哈羅德和哈軍一起下線地球online了,而在作為「諾曼第公爵」的威廉勝利後,他很快便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被稱為征服者威廉。

  諸君可還記得這篇文章的正題?

  對,末日審判書。

  正題來了。

  在威廉統治了英格蘭二十年之後,忽發奇想(大慨率是忽發奇想,注意日期,距離他征服英國都20年了,普通人買一個東西都不會二十年後才查看到期日子),想知道,「我到底有多少土地呢?」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逐家逐戶調查明細。

  百姓們:好笑嗎?朋友們,這不好笑。

  畢竟這可不是問「你家有多少田地」就算了的,調查內容包含:

  -誰是土地的主人?從誰那接手的?現在誰佔著?

  -有多少農奴、自由人、佃農、手工業者?

  -有幾頭牛、幾頭豬、幾匹馬、幾只羊?

  -有沒有磨坊?葡萄園?森林?魚塘?

  -每一塊地在懺悔者愛德華時期、征服當時、和當下,各值多少稅?

  百姓們自然苦不堪言。

  ——你問我幾匹馬?是不是準備徵我馬稅?

  ——你問我家幾口人?是不是準備按人頭收稅?

  ——你問我種了什麼?是不是準備帶兵過來搶?

  ——還有就是,最後那個問題到底誰會記住啊!

  咳,回到正題。

  末日審判書之所以這麼稱呼就是因為當時基督教盛行,征服者威廉打了個名頭,說是在人死後這些資料都會呈上給上帝看。

  只要你說謊了,就下地獄去吧!

  但是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估計在調查期間他們也是生不如死的感覺。

  不過《末日審判書》對現代歷史學家而言,卻極為重要。

  它細緻入微的記錄使我們知道十一世紀每個地區的經濟收入,社會結構和地權分配,英國史的研究幾乎都需要從它開始!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你曾贈我一箱黑暗,直到現在才發現那是珍寶」吧。

  沒錯!道爺我悟了,歷史就是一個巨大的反轉!(並不是)






  一點冷知識:

  1. 這書是溫徹斯特大教堂的繕寫室完成的——這些繕寫室可不是小地方,很多後來的大學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的。

  2. 書其實分為兩卷:《大本(Great Domesday)》與《小本(Little Domesday)》,小本因為沒趕上編輯刪減,反而更詳細。

  3. 書上記的地主多半是諾曼貴族,本地盎格魯薩克遜人已經被邊緣化。

  4. 當時的調查小組出門時都要帶兵,不然老百姓不給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