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的,都是你身上所拥有的
“你能看到的,都是你身上所拥有的”
这一年,在路上,我慢慢懂得这句话的重量。
那些意外的风景、偶然的遇见,甚至一阵冬日的雪,都在告诉我——生活从不亏待每一个用心观察的人。
我是从一个“失败”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
所谓“失败”,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指我成长的环境里,冲突、破碎与缺乏安稳感伴随我,从拥有记忆起。这让我早早面对生活的不确定,也塑造了我敏锐的感知力和内心的脆弱。这种经历不断提醒我——生活的残酷与温柔往往交织在一起,需要用心去感知,也迫使我学会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痛苦中寻找力量
当这些声音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我会感到恐惧、痛苦、抑郁与伤心难过。
在这些持续的刺激下,我似乎洞见了人性的某些本质。不同的是:过去,我以为这些痛苦来自外界;而当我意识到真相时,痛苦转而来自于“人们集体的深陷的困境”——那是一种更深的共情式的疼痛。
我无法抗拒,无法改变,却努力地在其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认识自己,去靠近“规律”与“自然”。但这条路太难走了。
在路上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与我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它们改变着我,重塑着我。
我当然知道,那是“照见自己”的过程。
只是照见自己从来不是轻松的。
有时我会怀疑自己,孤独、黑暗,像走在一条通往地狱的路上。
可我也明白,那或许正是通向自我救赎的唯一途径。
失败感由然而生。
我的执念与欲望,常常向我发起挑衅——有时我能战胜它们,有时又被它吞没。
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充满困扰与痛苦
我无法控制它,也没能做到“随风而去”的洒脱。
而这一切,都是当我停下脚步时才会浮现出来的真实。
慢慢地,我发现,这些经历其实是在激发我内在的力量。
它让我拥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在这个启蒙阶段,我开始拥有了表达与创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来自旅途、来自观察,来自他人,也来自生命的启示。
我不在乎有多少人能理解,
只想尽己所能,把看到的“世界”记录下来。
我常常能在别人身上看到美好、善意,也会看到糟糕、愚蠢
就像最近郑智化在机场“连滚带爬”的事件,它让我看见了人性的对比——
我们习惯以直观影像、言辞、情绪、人云亦云来断定“真相”,却往往忽视了背后的逻辑、偏差。
愚蠢照见愚蠢,善意照见善意。
当我们看一件事、一场争论、一个人,
以为自己在了解真相,
其实往往只是用自己的经验、情绪与伤口在解读,很少有人在意事实
有人看到不公,会愤怒
有人看到无能,会嘲笑
有人看到苦难,会怜悯。
同一个画面,折射的却是不同的内心结构。
就像一面镜子——
外界只是客体,而你心中的反应才是真相。
“你所看到的,是你所拥有的”,
并不是说你占有了外界的事实,
而是你暴露了内在的世界。
我身边的人常提醒我:“在外面要小心点,防备他人,不要被欺骗。”
我理解他们的善意,但我不完全认可。这只是认知的局限,是面对可触及范围的观点,而非事实。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被欺骗或受伤的人,会不自觉地封闭自己,对陌生环境充满防御与不信任。
不论如何,怎么看世界,如何看人心,
决定了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世界。
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课程。
“你能看到的,都是你身上所拥有的”——
这是旅途中一位朋友对我说的话。
它让我受益匪浅。
美好唤醒美好,
痛苦困扰痛苦。
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内心的选择。
“世界是镜,而镜中所显,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