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聽聞心💫婷文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Day19 愛的流動💗Oct.19

🫧聽聞心💫婷文說🫧
·
·
直到近年,我才開始練習——不急著開始的樣貌。一開始,我會有罪惡感,以為這是種計較。但當我在突破迭代的陪跑中,慢慢觀照這份不急,我才看見——原來我長期「掠奪」了他人的主動權,也因此讓對方習慣了被動。真的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現在的我,更想讓關係變得簡單一點:不需要刻意促成連結,只要各自好好照顧自己。因為太多的「應該給愛」,久了會變成責任。而我正在學的,是把愛,從責任裡解放出來。

十月,婷文想在自由寫

在這裡自由的寫下作為一個分享者兼學習者的內心話

好好紮根紀錄這31天份的日更小日記📝

主題是延續我自己發起的「突破迭代」🌱限動陪跑


愛必然在流動中被看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更明確一點,也許是:

當我看見你時,你是否也願意看見我?

反之亦然。


我明白,愛要流動之前,總要有人願意先開始。

但回顧自己一路的慣性,我總是那個先開口、先行動、先照顧別人的人。也許因為我是長女,也可能只是性格裡那份「行動派」的慣性。

直到近年,我才開始練習——不急著開始的樣貌。

一開始,我會有罪惡感,以為這是種計較。但當我在突破迭代的陪跑中,慢慢觀照這份不急,我才看見——原來我長期「掠奪」了他人的主動權,也因此讓對方習慣了被動。

真的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現在的我,更想讓關係變得簡單一點:不需要刻意促成連結,只要各自好好照顧自己。

因為太多的「應該給愛」,久了會變成責任。而我正在學的,是把愛,從責任裡解放出來。


走到這裡,我才明白,這次的限動陪跑與日更寫作與錄音,其實是一次更深的自我照見。

當我在認清自己時,如果同時有人因此感覺被陪伴、被理解,那就是愛的流動,也是緣分。

這份流動,不屬於誰,也不是誰的功勞——

就只是我看見你,而你剛好也看見我。


💫 緣分,是兩個人都能感受「認同」的存在。

所以今天的練習,也許很輕盈:讓愛流動,不需要做什麼大事。有時,只是一秒多停留的眼神,或一句更柔軟的回應。


今天下午,我去自家附近的串燒店拿預訂的餐點。雖然少了一條鯖魚,但當店家致歉時,我心裡湧起的不是不滿,而是理解。

畢竟訂單多,難免疏漏。而那一刻,我感受到,原來「體諒」本身,就是愛的流動。這樣的不完美,反而讓彼此的距離更近了一些。

串燒絕對是配台灣大賽的最佳選擇🤣

以前,我常把愛想得太重,以為非要有我認為的「回應」,才算是愛的流動。

但現在我懂了——真正的流動,是當我願意讓愛從心裡溢出,而不是等誰來證明。

好比我對路人微笑,也傳了一句訊息給一個許久未聯絡的朋友。或許那一刻沒什麼特別回應,但我感受到自己內在那份柔軟正在被打開。

愛,不一定要抵達誰的手裡。只要願意經過我、經過你,世界就會因此變得更溫柔。

願今天的我們,都能讓愛輕輕流動——不急、不求,只是在這一刻,誠實地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之間,那份暖暖的溫度。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