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风暴:全球市场动荡、特朗普阴影与北京的权力剧场
2025年9月2日
全球债市风暴:三大经济体的预算困境与连锁反应
市场的恐慌情绪首先在债券市场集中爆发。路透社的一篇深度报道指出,美国、英国和法国的预算问题,正共同引发全球债券市场的暴跌。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逼近5%的危险关口,引发了国际同类资产的同步抛售。这背后是三个正在交汇的核心矛盾,迫使投资者重新审视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
法国的政治真空担忧:上周,法国国债遭遇抛售潮,原因是政府面临即将在9月8日进行的信任投票,市场担忧可能出现的政治僵局。这种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迅速传导至德国和荷兰,将两国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推升至14年来的高点。
英国的财政窟窿:本周,警钟在伦敦敲响。工党政府正竭力为即将到来的秋季预算填补高达200亿至25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这一艰巨任务导致30年期英国国债持续下跌。
美国的“特朗普关税”黑天鹅:与此同时,美国市场面临一个独特的、看似荒谬却又无法排除的极端风险。美国法院初步裁定特朗普此前实施的贸易关税为非法,这使得自4月份实施以来征收的数千亿美元收入面临被推翻和退还的可能性。如果最高法院最终维持此裁决,美国政府将面临一个巨大的财政黑洞。钱从哪里来?唯一的答案似乎只有增发新的国债。这个潜在的巨大债务压力,成为了今天压垮美国市场的最沉重稻草之一。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7,连续第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尽管相较于7月的48有所回升,但仍低于50的荣枯线。一个有趣且令人不安的现象是,中国的官方PMI数据同样显示制造业连续六个月萎缩。在全球两大经济体制造业引擎双双失速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和产出的增长究竟从何而来,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这似乎表明,特朗普的关税壁垒,并未能如预期般振兴美国制造业,其高昂的生产成本依然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特朗普的多重变数:从美联储、法律战到加密货币
在当前的全球格局中,唐纳德·特朗普无疑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他的影响力渗透到经济、法律和金融创新的各个角落。
德国商业银行的大胆预测:黄金冲向3600美元?
今天,黄金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绝对主角,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货合约一度触及每盎司3578.2美元的历史高点。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对此给出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解释:市场正在提前消化“特朗普接管美联储”的预期。
该行的逻辑链条清晰而大胆: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于明年6月结束,届时特朗普几乎肯定会提名一位他“信得过”的人选。此外,通过填补理事会的退休空缺(其经济顾问米兰)和可能罢免库克理事,特朗普将在美联
储理事会中安插多达五位核心亲信。这将彻底改变美联储的权力结构,使其货币政策大幅转向特朗普一直鼓吹的“降息、大幅降息”模式。
当华尔街还在为明年究竟有几次降息而争论不休时,德国商业银行的这份报告无疑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它迫使市场参与者必须严肃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无法从逻辑上推翻这一判断,那么就必须为美联储政策的剧变做好准备。这不仅将重塑全球资本市场的格局,也为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长期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叙事。
法律战再遇挫败与政治遗产的争夺
在金融市场搅动风云的同时,特朗普的法律战线再遭败绩。继上周上诉法院裁定其关税非法之后,一名联邦法官今日裁定,特朗普此前派遣联邦军队进入洛杉矶以应对移民政策抗议的行为,违反了1878年的《民兵法》(Posse Comitatus Act),该法案严格限制联邦军队在美国国内执法。
由克林顿总统任命的法官布雷耶(Charles Breyer)在其严厉的判词中写道,这一裁决确认了“总统不是国王,行政权力不是无限的”。尽管该禁令目前仅限于加州,并允许剩余的国民警卫队士兵保护联邦财产,但明确禁止他们参与逮捕、搜查、人群控制等执法活动。
这一判决再次凸显了美国司法系统日益加剧的党派化色彩。两党都在指责司法机构的政治偏见,这种撕裂正在侵蚀美国引以为傲的立国之本——司法独立。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现象是,对特朗普种种争议行为的不满情绪,似乎正被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使他成为民主党内对抗特朗普的最强音。
家族财富新篇章:核心代币(WLFI)的争议首秀
就在劳工节市场休市之际,特朗普家族悄然开启了其财富版图的新篇章。其家族旗下世界自由金融公司(World Liberty Financial Inc.)发行的数字代币WLFI,周一正式公开交易,首日在一个小时内成交额便突破10亿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内的家族成员持有该代币总量的25%,这很可能使其超越传统地产业,成为特朗普家族最值钱的资产。然而,这次堪比IPO的代币发行充满了争议。批评者指出,这家公司可能成为外部势力影响特朗普家族的工具。其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主要市场需求由赵长鹏的币安(Binance)平台支撑,而后者正在积极寻求特朗普政府的“特赦”。此外,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特朗普前特使之子,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无疑给白宫“绝不会参与利益冲突”的声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北京的盛大阅兵:地缘政治舞台上的新秩序与旧矛盾
当西方世界在经济与政治的泥潭中挣扎时,北京正上演一场精心编排的权力展示。这场号称“史上规模最大”的九三阅兵,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意图。
《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习近平希望通过重提二战历史,达到两个核心战略目的:第一,通过宣传中共的战争叙事,将自己塑造为二战胜利者的合法继承人,从而为其对台湾的领土主张提供历史正当性;第二,挑战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为中国争取更大的全球话语权。
然而,这场盛大的庆典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不和谐音。
天价阅兵与民间疾苦的对比
一个令习近平当局颇为尴尬的问题是:这场劳民伤财的盛大表演究竟花费几何?台湾情报部门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360亿元人民币(约合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全年国防预算的2%。这一数据经由路透社向全球传播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内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青年失业率高企、数亿人从事“灵活就业”勉强糊口的背景下,这笔巨额开销无疑会引发民众的质疑。这让人联想到近期印尼爆发的大规模抗议——同样是官方经济数据光鲜亮丽,而民众却因生活成本飙升和失业走上街头。两者惊人的相似性,揭示了宏大叙事与个体感受之间的巨大鸿沟。
金正恩的“抢戏”:谁是真正的头号贵宾?
此次阅兵,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普京与金正恩的同时出席。谁才是北京眼中的“最大腕”?答案在接待规格上清晰地揭晓了。
迎接普京的是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副国级待遇);而迎接金正恩的,则是位列权力之巅的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正国级待遇),陪同的还有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这种明显的规格差异,清晰地表明了金正恩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
这背后有多重考量。其一,金正恩直到最后一刻才确认出席,吊足了北京的胃口,这份“赏光”值得习近平用最高规格来“感恩戴德”。其二,近年来朝俄关系迅速升温,尤其在朝鲜出兵帮助俄罗斯后,中朝俄三角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北京急需通过超规格礼遇拉拢金正恩,以修复和巩固其在三角关系中的地位,避免被边缘化。
然而,金正恩的到来也是一柄双刃剑。他一方面为阅兵增添了“邪恶轴心”大团圆的戏剧效果,另一方面,他用缺席刚刚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的实际行动,公开“矮化”了习近平极为看重的多边外交平台。这无疑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微妙的信号:即便是北京最亲密的盟友,也对其主导的国际秩序持保留态度。
结语
九月的开局,预示着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秋季。全球经济正因不可持续的债务和政治动荡而摇摇欲坠;特朗普作为一股无法预测的力量,仍在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内政外交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而在东方,一场旨在重塑历史叙事和国际秩序的盛大表演,既展示了力量,也暴露了其内部的矛盾与外部的尴尬。世界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充满变数与挑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