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果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ADHD是不是智商税?

果也
·
这不是智商税,是对于基因多样性的尊重。

关于是不是智商税:

在美国,如果确诊了ADHD,是可以向学校申请增加考试时间的,利益相关,相当一部分怀疑自己有ADHD的人当然愿意去确诊,并通过咨询、吃药来干预,提高自己的成绩——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对于自己的认知。

当一个人怀疑网上网友们说的ADHD的一些症状(自己也符合的),比如“冲动行为,拖延,容易上瘾,不喜欢社交,抖腿”这些都是正常的事的时候。

有没有可能,也有许多人觉得不冲动、不拖延、不上瘾、喜欢社交,是很正常的事?

关于正常不正常,我想说一个更极端的例子:

我有朋友是研究成瘾方向的,最近她参加完学术会议跟我分享了许多酒精、药物成瘾的见闻,也许可以帮助你理解关于“神经发育”与“什么是正常”。

美国没有与“吸毒”百分百对应的词语,比较接近的是药物滥用(drug abuse),但是药物滥用确实可以说吸毒,也可能真正就是因为药物滥用,因为真的有些药,比如阿片类的,就是很容易让人上瘾,吃一种药上瘾以后,就更容易去吸毒。所以这边社会对药物滥用更宽容,也更习以为常。

比如,在美国看病,每次去护士都要问最近两周有没有药物滥用(或者可以直接理解为你有没有嗑药?)这要是发生在国内,那感觉会被冒犯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圈的人怎么看待药物成瘾的人呢?

人都有差异性,药物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经考虑了成瘾的问题,但统计学说,应该不会上瘾,不代表所有人都不上瘾。个体是有差异性的,有的人就是更敏感怎么办?

比如,同样吃一个单位的药吃一个周期,有的人病好了,有的人上瘾了,上瘾的人什么坏事也没做,但就因为吃这个药上瘾了,后面没办法控制,接着去吸毒了,这个人是坏人吗?

或者说酗酒,两个哥们儿同样天天一起喝酒,喝同样的量,一个人喝生活没变化,喝也行,不喝也行;但另一个人就上瘾了,不喝受不了,最后越喝越多把自己喝废了,你能简单地说这个人就是自制力不行,垃圾吗?

问题是在相似的心理状况下,如果没有到达身体的阈值,都可以控制,超过这个阈值,就是会上瘾,而这个阈值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你阈值低,你上瘾了,你怎么办?是不是就觉得,啊我是劣等人就完了?

最后研究下来,虽然上瘾等行为受环境影响很大,但不可避免的,都可以回溯到神经发育,回溯到个体的基因。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人天生就是更容易受影响,更容易上瘾,更容易因为这些行为带来的负面的问题把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团糟,那这些人就错了吗?

ADHD这类问题是连续谱系的,连续谱系意味着从健康到疾病,这类问题的表现可以连续变化,也就更难发现和确诊,比如,相对于咳嗽,你知道咳嗽了就是有问题,从不咳嗽到咳嗽,有明显的界限,而ADHD不是,你会觉得正常人似乎也有这问题,得病的问题多一点,那他是不是装的?是不是智商税?它和大家认为的传统疾病表现很不一样,也导致许多人不愿意接受。

但实际上,连续谱系的问题可能很常见,比如,如果深究,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成绩不好没礼貌,可能就是因为带有多动症ADHD或者孤独症ASD谱系的特点,那么这个时候,不去骂他们而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干预,也许就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明天。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为拖延、上瘾、社交所困惑,那不仅仅是他性格好,自律,他所带有的基因和所处的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帮助,已经帮了很多很多忙,应该感到庆幸,而不是去鄙视做不到的人怎么那么不自律不上进......

这不是智商税,是对于基因多样性的尊重。


首发于知乎,为什么我觉得adhd病是一种智商税?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