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形容英國呢
我唔係想講粗口,不過有些事要用一些潮語來表達。當越了解英國,越發現英國膠事特別多。(「膠」 是香港的潮語,根據高登解釋,「膠」是粗口的諧音,形容一個人膠或一件事很膠,意即事情的本質異常愚蠹,甚至荒唐)
「問世間膠為何物,直教人人入青山」 香港很膠,英國也非常膠。
話說英國有個法例叫 The Fire Safety (England) Regulations 2022, 此例要求freeholder (大地主)及leaseholder(小業主) 共同維護大廈防火門的標準,防火門的範圍包括自己單位的大門也屬防火門。 看似很正常的法例,執行上可以是一塌糊塗,膠事連連。
由於每年要大廈都得證明各住戶的大門合標準,就請來專業人士去爲大家驗證大門。 根據政府指引,合標準的條件關乎門較,門鼓,門的重量而最容易不合規格是門和地面及門框的距離不可超過4mm。不知是否發展商的拖工問題,整棟大廈的住戶大門和地面的距離都剛剛超過4mm。問題本來不大,解決方法就是把門較輕微放鬆,讓大門自然下墜一點就可以了。整個過程要£369,專家完成技術性的調整後會發出認證。然而大門審核並非一次性,每年也要執行。我心想,英國政府絕呀! 條例簡直是自製經濟活動,令管理公司及維修公司每年都有固定收入。
旅行回來後,大廈的住戶whatsapp 群組中,有鄰居已經尋找了一些專業人士可以以£150 完成認證,本來錢解決到的問題不是問題,不過我倒奇怪為何住在Kingston 及Mill Hill 的朋友沒有此煩惱。
英國有樣好處,就是所有法律及什麼政府條例也可上網查閱,條文更有guidance 以供參考。原來大門要符合防火要求首先符合耐熱標準, 我相信我的大門是達標的,不過門框不可以有燈, 就算那燈合符防火標準,鑽穿木框的方法也和政府的防火條例有扺觸。
咦! 我道大門門框有燈咼,門和門框都是發展商原裝的,那麼我的大門是否不合防火條例呢?
致於那4mm的距離,聽說由於英國溫差大,就算你今年把4mm 調整了,明年門和地板及門框的距離,也有機會因為冷縮熱漲而超出4mm。每年把門較調整後,最後總有一年冷縮熱漲到不能被調整。根據英國政府的building guidance, Freeholder和leaseholder 要就專家建議作出更正,不過若不能調整時,只要大門的功用不變,超過4mm也不用換門。那麼,我為何每年付£369 來維持4mm呢?
此乃其一膠,第二個膠點是檢測大門的專業人士可以盡量keep it simple, 普通人也可以以肉眼驗門。既然如此,那是否我自己也可以為自己驗門?重點是把過程記錄就可以了。
這些條例似是而非,好像很寬鬆,又好像很嚴笴,因為最後一句又說,不慎重處理者會屬危害公眾安全,得承擔刑事責任。
好lost! 還是釐清大門有燈合不合防火規格的問題。今早我致電發展商,發展商說所有門都合乎NHBC Warranty, 即是頭2年發展商負責所有保養,而後8 年由保險函蓋。 言下之意是2年過去後,所有設施包括門就是我負責。 (明白的) 那麼究竟我的原裝大門連門框是否應該有燈呢? 發展商支吾以對,就告訴我每道大門都有
認證號碼,那號碼在門腳外側。
福爾摩斯為何是英國人呢? 有原因的! 因為在英國,真的要每個層面弄得明明白白,不止此道門的事,說真的就算英國律師告訴你A, 你也要認真想想律師有沒有說錯,文件有沒有寫錯人名等。有時,在英國付錢給專業人士時,也會懷疑人生,都不知誰比誰專業。
說回那道門的認證號碼,原來要憑認證號碼才可在門公司拿證書。當我致電門公司才得知發展商拿門去做認證時,那道門及門框是未被鑽燈洞的,所以那認證只承認沒燈洞的門。 情況就如唐英年及梁振英的豪宅有僭建,而僭建是拿到屋宇處的批文後才起,問題同出一轍。
發展商知道的,明知故犯的,不過我不知喲。根據leaseholder 法例,發展商應該要更正錯誤,當然世事真假難分,換我是發展商也會拒絕承認,我也明白為何把門邊和地下的那4mm 的距離也要我承擔。 因為一旦我負責做了4mm 的更正,所有門的缺陷也歸我的。
一整天就是處理關於一道門的事,又發信,又致電。解決問題當然是踢個波給發展商。我踢給他,他自然會踢回給我,我又踢回,大家信來信往,英國是足球大國也是有原因的。相信此道門的問題會是長久之戰,簡直燃燒青春,不認真又不是,然而認真又輸了。
《每日電報》前陣子報導了一個70歲的婆婆跟英國稅局的7年糾纏。有日稅局通知婆婆,說她欠付她先父的遺產稅,而明明她和哥哥5年前已繳交。婆婆第一時間聯絡稅局,可惜電話不通,電郵不回,書信也石沉大海。她心想自己也70歲了,時日無多,盡了責任就沒有再理會。不過稅局的追稅單每年也定時寄來,足足7年。每次她都主動聯絡,又是音訊全無。去年她終於成功致電稅局,她說稅局承認同事把她和另一人的稅務編號弄錯了。幸好她懷着就死的心去面對生命,要不然日日擔憂。
膠事不止於此,還有英國稅局近日承認被網絡詐騙,詐騙者冒充納稅人,從稅務局的在線賬戶中竊取了4700萬英鎊。
怎樣形容英國呢?我只可以說真心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