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 5 二手DV

之诺
·
·
IPFS
知道 不知道


6月17日

房间的窗帘没有拉严实,光早早就从缝隙里透了进来,小鼠醒得很早,但并不是因为光线,她最近总是这样,醒得比闹钟还早,悄悄地洗漱完毕后,就出门了。她也说不清自己到底在躲什么,只是下意识地想避开与父母的碰面,尤其是早餐时,她宁可在街角的小摊上买一个薯饼和一杯豆浆,也不愿意坐在家里的餐桌前,妈妈每天都会问她要不要回家吃晚饭,她常常一个人随便买点吃的,在外面消磨时间一直到晚上才回家。这并不是父母和他的关系不好,相反,小鼠从小就和父母相处非常融洽,他们宽容而不过度干涉,让她一直自由、平稳地成长。但这一切似乎在去年夏天她和前任男朋友分手之后悄然起了变化。那段从大学开始持续了五年的感情,虽然已经结束了好几个月,却像是没走远,一直还留在她心里,支配着她很多时候的情绪和选择。

这是一个典型的初夏的清晨,昨晚下了一点小雨,街道湿漉漉的,她和父母住在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小区里,从单元楼拐出来是一条热闹的生活街。小鼠背着帆布包,沿着斑驳的水泥地面走过,小区角落那家理发店卷帘门只拉开了一半,店主正蹲在门口抖着热毛巾,电水壶咕嘟作响。早点摊已经摆出来了,油锅在塑料棚子底下冒出热气,带着葱油和酱料的味道往外散。卖煎饼的大姐已经忙得顾不上说话,只低头翻着锅铲,纸袋子在一边迅速堆高;包子铺前排着队,蒸笼冒出腾腾白雾,把招牌都遮住了一半。小区门口那块破旧的布告栏边,一些老人已经坐上小马扎,聊着天,有的拿着空塑料袋等着去买菜;一辆送奶的电动三轮正卡着刹车咯吱停在花坛边上,司机弯腰往保温箱里翻瓶子,牛奶瓶咔哒咔哒碰撞着。小鼠坐在距离公交站还有一段距离的一个早点摊的小凳子上,用餐巾纸反复的擦拭着桌面,老板娘熟练的把油条和豆浆摆在她面前,她一边静静的吃着早餐,一边望着远处排成一列等公交车的人们,好像在寻找某个熟悉的背影。

从公交车下来还要走大约300米就能到那栋暗灰色的写字楼,早上的电梯永远都在排队,小鼠跟着拥挤的人群到了14楼。1411是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大厅加上三个小隔间一共大约一百多平方,门口一束打歪了的射灯光线照着的亚克力的牌子上写着:启创文化传媒,下面的logo由QC两个字母的变形组成,一看就是路边文印店的作品。公司进门的地方没有前台,放着几盆半死不活的绿植,旁边扔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纸箱子,空气里混杂着一股咖啡、香烟和老式空调的气味,大厅里有十来个工位,一大半都空着,办公桌上堆着杂物。

小鼠的办公桌在角落处,书桌上摆着一个白色马克杯,把手略有磕痕,是她从家里带来的旧物,她每天都会擦干杯口的水渍,角落里一只浅蓝色的小风扇开着最轻档,旁边的软陶猫咪笔筒整齐插着三种颜色的中性笔;隔断上贴着几张拍立得照片,下面用一模一样的手写体标注着日期;文件夹按颜色码放好,每一本封面都贴着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最上面的黄色那本写着:十点前校对完会议稿。

来这家公司上班已经两个月了,她越来越清楚自己并不是来做文案的。她原本以为会写稿、跑选题,哪怕是整理采访资料,结果第一天就是帮同事贴快递单,第二天被派去会展中心取一批堆满灰尘的易拉宝,再后来,连订外卖、倒垃圾都成了她的事。公司里的人,其实都挺好相处的。经理油嘴滑舌,心眼却不坏,遇上加班还会给大家订夜宵;项目主管是个三十出头的女性,说话快,语气却温柔,偶尔还会帮她润改文字;几个同龄人也都友善,午休会分零食、聊剧,不亲近,却舒服。有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像是陷在一个并不敌意、但也毫无秩序的泥潭里,每天都有事情做,却很少有能带来成就感的东西留在她手里。

傍晚的时候,她很少在公司门口的公交站等车,而是一个人慢慢走到下一站,或者更远的一站。那条街的风总是带着土味,吹得广告横幅哗哗响,塑料质地的边缘翻卷起来。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有点不属于任何人的时刻。有时候她甚至会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看着各种各样的人,脑补着他们在经历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她在路边的一家小书店里发现一本科幻小说《之二》,书的封底介绍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更高级文明的三维备份,他们会不定期从中提取数据,以修补自己世界的缺口。她觉得这个设定挺有意思,随手拿去柜台结账。掏钱包的时候,手机“叮”地一响。她拿出来看,是方征的短信,

“这会儿有空吗?帮我个忙”

她轻轻的笑了笑,回他:

“什么事?”

电话响起,方征懒洋洋地说他看中了一台二手DV,卖家要价太高,想让她假装买家去砍价。小鼠一开始有点尴尬,觉得这事不太光彩,但还是照他说的,给一个陌生号码发去了短信:

“你好,我在论坛看到你的DV,能1400卖吗?”

信息发出去的瞬间,她自己都觉得有点滑稽。

走出书店的时候,她不小心和正要进门的一男一女撞了一下,看上去像是高中生模样的情侣。男生连忙低头道歉,女生也轻声说着“不好意思”,小鼠微笑着不停地摆手,“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周末,她照旧去了方征家。她没问做什么,也没说自己要去多久,只是背着包,像是去朋友家借个地方坐一坐。方征正在书桌前鼓捣那台DV,拆开电池盖又装上,试镜头,调焦距,一边操作还一边自言自语。小鼠靠在沙发上,把腿卷起来,盖着毯子,捧着前几天买的《之二》,读到一段特别奇怪的设定:高级文明能穿越时间的褶皱,在不同备份之间游走,像浏览历史一样浏览人类的生活片段。

“我们这会儿去拍个片子吧!”方征突然回过头,对她说。

她抬头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翻出一个小本子,嘴里念着:“桥下,结构,阴影,图像噪点……”她没说什么,合上书,把它塞进包里,然后站起来。

他们出门的时候天还亮着,街道上有风,小鼠的头发被吹得有些乱。她随手把头发扎了起来,听着方征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讲着构思——他说起那个还没通车的立交桥,那里阴影深重,有雕塑、有灯光,还有混凝土未干透的气味。他说那里适合拍些“图像噪点”、“结构隐喻”的片段,说得飞快,像怕灵感跑掉似的。她听不太懂,也没插话,但她似乎能感受到方征的兴奋和快乐。

桥下比她想象中更空旷。天色已经微暗,不远处的彩灯断断续续地亮着,像是还在调试,偶尔传来脚步声或远处施工的轰鸣。她跟着方征走到桥底,踩过几块碎石,看他举起DV,一遍遍调焦,又一遍遍按下录制键。

“你站这儿,我拍你从雕塑前走过去,”方征说,“别看镜头,放松点,就像你不是人在走,是影子在飘。”

小鼠点点头,走过去,转身,看见他举着DV的剪影像一块静止的雕刻。她慢慢从雕塑前走过,耳边有风,也有光。那光并不强,但在深灰色的水泥背景下,竟像是从别的世界照过来的。

“你帮我拍一下这个。”

他把DV递给她,又指着远处一个角度,“你从那边,对准我,我站在桥柱和雕塑之间……我把曝光调长一点,画面应该会有点糊,像幻影。”

她举起DV,对准他。他站定,像个孤独的演员。她按下拍摄键的时候心里想起一句小说里的话:“从另一个文明来的光,总带着滞后的温度。”

方征站在远处,举着DV,没有说话。她知道他在拍,光正好落在她的侧脸上,她感到有一束比其他光都细的、偏冷的蓝色照进眼里。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大学宿舍楼前的路灯,晚上熄灯后,她站在阳台上看那个男生走远的背影。光也是这么斜着落下来,把人剪成碎影。只是这一次,她是站在光里,而不是躲在楼上。她不确定那一帧最终有没有录下来。她也没问方征。

后来他们并排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方征开始讲他的影像理论,什么碎片感、非叙事、结构性噪音。小鼠没有完全听懂,也没有问他,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就像过去上课时,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看阳光在课桌上移动。

回去的路上,小鼠一直在想桥下那片灯光,觉得那天像一段缓慢而安静的散步,也像是读完了一本没有结局的小说。她不知道那段录像会不会留下来,但她记得那个瞬间,光在风里,她站在里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之诺世界很无趣,我们仅仅是在这毫无乐趣的生活中去寻找渺小和短暂的愉悦。 一个热爱音乐,热爱文字,热爱艺术,有一点点热爱生活的精神病人。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