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週記 20250720|半戶外遊樂場
大家好,我是苑裡鎮長劉育育。
這週日,我在苑裡體育場,看著孩子們圍繞著剛落成的公共藝術裝置,他們的眼神充滿光彩、臉上掛著笑容。那一刻,我心裡非常感動,因為他們可以很驕傲地說:「這是我們提案、我們設計、我們一起打造的!」

這個「半戶外遊樂場」提案,是去年兒童參與式預算,經由全苑裡鎮兒童票選第一名。從審議、提案、投票還有設計、施工,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大人和孩子們攜手合作,從提案討論、模型製作、空間設計到工程協作,孩子們的夢想終於在這一天落地成真。
本週日落成的裝置共兩座,一座像一棵大樹,一座像一朵雲,不只結合遮陽、遊戲與藝術功能,更是一場從無到有、從想像到實踐的民主歷程。
它們是兩件由孩子發想、設計師協力實現的作品,更是一次紮實深刻的民主練習——透過參與預算機制,孩子們實際參與公共資源分配與空間規劃,親身經歷什麼是集體決策、什麼是公共性。
此外更由孩子參與設計,將對生活的觀察,轉化為具體提案,並透過與設計師、建築師、社工與地方青年的協作,一步步讓想像變成了實體空間,讓討論長出形狀,甚至連這個空間的命名,也是由孩子來討論決定。
公部門和設計師不是單向地「為孩子設計」,拉起圍籬自己施工,而是「與孩子共同設計和創作」。這樣的對話,讓公共空間出現更多元共融的可能。
我一直認為,公共空間能體現「價值」。當孩子們有機會提案、命名與改造空間,他們開始重新定義「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苑裡鎮自2023年起推動「兒童參與式預算」,是全台第一個以參與式預算實踐CRC《兒童權利公約》的鄉鎮公所。我們相信,孩子是有想法、有思辨能力的社會行動者,只要給他們舞台,他們能提案、能協商、能改變家鄉。
兒童參與式預算計畫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只是一場投票,而是一個全年串連的公共參與歷程——從議題徵集、審議討論、方案設計到實際執行,孩子與建築師、社工、家長及地方青年一起共創空間,也在過程中學會聆聽彼此、說出想法、實踐合作。

這樣的過程,不只改變了空間,也改變了人。曾有老師分享,參與這個計畫的孩子在學校更有自信、表達更清晰,懂得與人合作;家長也開始認識地方、關心公共事務,主動參與社區改變。
這正是地方創生的核心價值:不只是創造就業與返鄉機會,而是讓人對土地產生感情,產生責任,產生想留下來一起變好的理由。
這週日下午,孩子們、孩子王、公務人員、校長、家長、社工師、建築師、設計師、審議民主老師,信義房屋社區一家、富邦文教基金會和地方創生團體,大家圍坐一圈,在場地上席地而談,一起回顧這段走來不易的歷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社會角色裡參與其中,串聯出一個友善、互信的公共空間與民主土壤,讓「孩子的想像力」得以茁壯成形。

今天有家長感動地說:「我苑裡,我驕傲。」因為她看到苑裡真的做到別的鄉鎮覺得不可能的事——讓孩子提案、讓孩子說話、讓孩子做決定。這不只是對鎮上的認同,更是對我們持續實踐公共價值的肯定。
一位已經參與這個計畫三年的孩子也說:「我長大後也要像那些曾經照顧我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成為孩子王,陪伴學弟妹。」
這句話讓我深受感動——民主,不該是一場單向灌輸,而是世代之間的陪伴與傳承。三年的參與,讓這位孩子從被照顧者,成為想照顧他人的人,也成為下一位民主的引路人。一步步將「民主」從學習化為行動。
此外,這兩年也有一群非常關鍵的角色——「孩子王」。這些青少年不斷成長和學習,成為優秀的引導者、同理的陪伴者,他們述說著自己的改變和期許。
我一直希望,苑裡能是一座友善的城鎮,不只對孩子友善,也對每個人友善。公共空間不只是建築或設施,更是一種態度——我們怎麼對待彼此?願不願意聽彼此的聲音?有沒有留一塊空間,讓夢想有可能長出來?

也因此,這座由孩子參與打造的公共空間,讓我們再次思考「共融」與「通用設計」的意義。
這些空間設計的原則,不只是為了某一群人——不是只為兒童,也不是只為身心障礙者——而是希望創造出每個人都能安心使用、自在參與的場所。
當我們從孩子的需求出發,重新設計空間,其實也在打造一個對老年人、照顧者、身障朋友、社區居民都更貼心的環境。真正的友善,是讓不同的人都能共處其中,是讓創意與包容在空間裡共生。
這正是我們對苑裡未來的想像:一座讓所有人都能留下、能參與、能被理解的小鎮;一個讓民主實驗與生活美學並存的地方創生基地。
這場兒童參與的民主實驗,也不是一路順利。計畫曾因經費遭擱置而陷入停滯,也面對少數政治人物對「孩子沒有選票」的質疑。但我始終相信,公共性不該由是否有投票權來界定,而是是否願意關心、參與和共好。

政治,可以是善良與愛的延伸。我們投注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分努力,也許短期內看不到回報,但當這些孩子未來能成為有責任感與想像力的公民,那就值得了。
未來,第三屆的小小公民夏令營隊的提案工作坊,也即將展開,雖然相關預算遇到擱置和程序卡住相當艱困,但我會努力持續爭取更多人理解,讓這份「來自苑裡」的民主實驗,能繼續走下去,成為更多地方參考的典範。
謝謝每一位在這條路上同行的人,無論你是家長、老師、孩子、青年、設計師、社工或公務員,是你們讓夢想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一步步被實現的可能。
讓我們繼續一起,讓苑裡變得更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