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快否定保险,也许你还没真正了解它的用法
首先,保险按照缴费类型来说主要有两大类,第一,消费型。第二,储蓄型。
有很多人搞混了这两种类型的保险,现在就说说它们的区别。
首先,比如说那些医疗险,意外险,这些都是交一年保一年的产品,并且不保证续保,到期还要重新签合同,没有任何现金价值。如果是医疗险的话还会因为随着年纪增长而增长每年交的保费。如果到缴费期限不续保,不重新签合同,那就直接保单失效,没有任何保障了。
它不仅一年一签,而且一旦不续,就什么都拿不回——连退场补偿都没有。
所以,如果按照严格来操作,每年续保消费型保险,都要重新走一遍投保流程,包括健康告知那些,保险公司核保后有权利拒保,只是再实际操作当中,为了留住客户,节省彼此的时间,把消费型的续保手续简化,而且,为了声誉和宣传,保险公司虽然在合同里面写不保证续保,而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哪怕你都已经理赔过很多钱,他们依旧会让你续保,更加别说那些没有理赔过的或者小理赔的客户,在简单的过场式续保手续后,保险公司都会让你续保。
现在甚至有保险公司还推出了X年保证续保版的医疗险。

相比一年一签的消费险,储蓄型保险的运作逻辑就复杂许多,也更稳定、更像一种“长期契约”。储蓄险比如有重疾险,终身寿险,和理财险。反正只要有现金价值产生的保险都叫储蓄险,现金价值指的就是退保后,能拿回的钱。
这些保险并非是交一年保一年,而是交够约定年限后,就可以不再缴费,而保障依旧还在,保至终身,不用每年的重新签合同,保证续保,除非保险合同约定好的义务权利已经履行完毕。
还有最大的区别是,如果你中途没交保费或者没钱交保费,首先是有两个月的宽限期,宽限期指的是,这两个月里面即便你出险,要理赔,保险公司把这两个月的保费扣掉后就会全额理赔给你,而且这里有一个和消费险不同的地方就是,一般重疾险都有豁免功能,豁免的意思就是在缴费年限里发生理赔,后面剩余的保费就可以不用再交了,然后整份保险依旧生效。
如果过了两个月还没有交保费,那就进入中止期,通俗地说就是保险的暂停期,中止期间保险公司一般不会理赔,中止期一般为两年,如果这期间把欠的保费给补上,合同依然生效。
如果连中止期都过去了,还没交钱,那么合同就结束了,保险公司直接退你现金价值。
储蓄险,采用的是恒定费率,不是因为你的年纪增大而增加每年要交的保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客户是二十岁买保险,那未来二十年都是按照他二十岁的这个费率来收取保费。
如果实在遇上经济压力,储蓄型保单还能进一步“变形”成工具——这一点,很多人甚至从未被告知过。可以申请保单贷款,保单贷款,就是把现金价值借出来去交保费,如果一个客户之前一直都按时正常交保费,那他保单里的现金价值,一般可以用来交一年到三年的保费,在这中间出险,扣掉贷款后就会直接理赔给你,然后把现金价值都交完后还没有钱交,那就像上面说的进入宽限期,中止期和合同终止。
还有一种,就是减额付清,减额付清,简单理解就是:把保额减小,让它用你之前交的钱自动续命,不用你再交新保费。就是说把保额减低后,每年要交的保费同时降低,如果之前交的总保费已经足够新保额的话,那就不用再交钱了。
这一连串的宽限机制与应对方案,展现出储蓄险更适合长期规划的特质,而消费型保险则缺乏这些“退路”。可以看出,储蓄险的灵活和功能,一般消费险是没有的,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快速成交,节约时间和减少售后的麻烦,如果客户不问,营销员一般都不会说,只会一句话简单地说,记得准时交保费。
因为说得越少,成交得越快;解释得越多,客户就越犹豫。这不是欺骗,是制度默许的沉默。
如果你也对背后的结构逻辑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未来我会在更合适的平台上慢慢拆解这些未被看见和忽略的部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