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续梦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正文
残灯如豆,摇在病榻前的北风里。脂砚斋守在炉侧,偶尔添几页旧稿,纸灰旋入火心如雪。太医与郎中早已摇头——那颗通灵宝玉,就要回青埂峰下去了。弥留间,曹雪芹抚着《石头记》八十回清稿,轻叹一声:“可惜——写不完了。此梦既与诸君同造,也便留与后来人罢……”
话音未歇,他偏首凝望屋角那盏油灯。灯油将枯,火苗瘦弱,却倔强地贴着灯花——一线微光,自此踏上漫长的传梦之路。
稻香村柴扉半掩,禽鸟已睡。李纨低声诵训,贾兰俯案夜读。程伟元、高鹗在纸海间排印“程甲”“程乙”,补残续缺,好似她寡言执笔、为家架梁。素素灯光,又映出胡适、蔡元培的纸上交锋:索隐与考据,俱在柔息灯影下,分辨“谁为作者,何为真梦”。
蘅芷清芬,山石玲珑。入夜,香菱独对残灯背诵《花间》。王希廉、孙桐圭等藏书人亦于子夜私塾誊录脂评,一灯一字,一字一灯。不求明耀,只凭执念守住看不见的景。
秋爽斋内,灯火骤亮。探春正坐厅心,凤姐率抄检队伍疾入。那五十年代的论争应亦如是:李希凡挥阶级长刃,俞平伯擎诗意方盾。灯焰寒烈,笔有刀光,劈开园墙薄漆——皆说护园,却各守其途。
潇湘岸边微雨,新坟覆花。黛玉掩锄低吟;灯影摇摇。何其芳在“阶级影射”争战中败退,最懂“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孤清:护花也埋诗,落花声比灯影更凉。
红帐深垂,勇晴雯正借一盏昏灯,针走龙蛇,正似周汝昌执甲戌孤本,逐字缝补。卒年鏖战,他拖病躯缀出“癸未年说”,为红楼之梦界线补裘。
夜色扶疏,秦可卿绣帐香浓。刘心武引灯探入,香雾与质疑并起。守旧者掩帘,新说者挑帷;灯光忽紫忽红,宛若枕边吐息——香艳,危险,惊心动魄。
“一夜北风紧”,薛宝琴披红踏雪,引出宝玉寻梅。如今,数字红学者们点亮荧屏,扫描古本,算法聚类。荧光冷白如雪,却令残园迸红,旧纸蘸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满头插花的刘姥姥,一席山野酒令惹得金钗们花枝乱颤。二十一世纪的网络红学亦如是:谐音梗与索隐段子漫天,自媒体倒念人名,草根学者畅谈隐史。灯火杂色,却最热闹——人人都能进园一游,尝一口茄鲞的滋味。
昨夜,我斜卧床头,手托一方电子屏。脂批、叟注、蔡元培考、周汝昌评、鸥丽娟解读——皆伏在注释编号之后,如一排黯淡却温暖的小夜灯。
半梦半醒间,我已立于凹晶馆外。湖面微漾,孤鹤剪影掠波;湘云拍手,大笑先出上句:
“寒塘渡鹤影。”
黛玉倚栏,眉峰似蹙,低声续吟:
“冷月葬花魂。”
我还在心里暗自寻一下句,就忽然被晨光叩开了眼睑。
想梦中此刻,应是妙玉一袭佛衣,款款而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