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讀過的書:《Status Anxiety》
多年前看了Alain de Botton 的著作《Status Anxiety》(中譯《我愛身份地位》),很喜歡他用輕鬆、淺白的筆觸談哲學、文學、文化、歷史、心理,後來儘管忘了內容細節,此書一直珍藏,是這位入世哲學家給我的陪伴。(我亦買了他另一本著作《旅行的藝術》)
那時不好意思說,人家對自己怎樣,許多時候因為我的職銜。那時不好意思承認,內心再三思量倘若離職,一直受到的招呼沒有了,自己能應付嗎?我不是做官,但聽過「鐵的衙門,流水的官」,人走茶涼,及早有心理準備,一旦發生,就不會茫然。
是的,當時在乎人家怎樣看我;交出成績,就應獲恰切的對待。
熟客或VIP,去餐廳不用排隊;公事場合受人看重,變相是對自己的肯定。虛榮,一定有。試過了,要返轉頭,未必容易,道理猶如由奢入儉。
今天我已拋開職銜蔽障,但每當有人問我「做什麼」(即問做什麼工作),我仍不知如何回答。能不理外間紛擾,做全職家務大臣,外子能一力承擔生計,我為此感恩;可是,自問仍有能力,日子若全消磨於家事,又有點不甘。況且,無論家境如何,始終要有危機意識,財政不要全依賴他人,最好有謀生能力。寫作是我興趣,也幾乎是唯一才華,亦最切合我目前生活形態,如能寫出我的路,心滿意足。
近期不時閃過再看《Status Anxiety》的念頭,湊巧三日書其中一題就是記一本讀過的書,不重讀此書不成啊。
Alain de Botton 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二零零八年創辦The School of Life,揉合各種知識,擅用網絡和社交媒體傳播,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之一(有YouTube、Podcast)。我認為,他是極少數能將哲學、文化等知識化為產業的文化人。他在瑞士蘇黎世出生,十二歲去英國讀書及定居,英語動聽,令我想起Hugh Grant。能寫能說,有營商頭腦而沒/未沾俗氣,真才子。
#三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