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仔的心事
三日書補書: 不違心過活
九月的三日書,第二天是「你覺得你最接近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或者實現了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當時想不清,看了大家的書後感,加上 為人而建 和 CTC 的留言,助我弄清楚思緒,懂得怎表示:不違心過活,是我最希望成為的樣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有奌公德和常䛊,好不好?
知道大陸旅客破壞香港大自然生態後,怒氣衝天,中秋本是香港人很重要的假期,一家團圓賞月,豈料中華人民共和国国慶假期,大量大陸人來港,公共交通和公期場所擠逼不已。他們省錢,由大陸帶食物至香港,這也罷了,但蹂躪生態範圍,留下大量垃圾,很多香港人「嬲到震」,即氣得發抖,我也一樣,怒火在體內四處衝,原計劃的事情也未能集中精神…
逼得更近的拷問
三日書 書後感
內心的恐懼
三日書:寫一個源自內心的恐懼。現在回頭看,你懼怕過、掙扎過,最後可能克服了,也可能基於某些原因還沒有。你心底如何與這個恐懼共存?它怎樣影響著你?寫下你對這份恐懼的理解。
說不清的高光時刻
三日書:寫一個你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不論時間長短,不論他人評價,你覺得你最接近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或者實現了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
令我人生轉折的一個人
三日書 之 標記回憶的位置與意義
喜歡寫 能夠寫 是福
寫作,是與自己對話,是自我治療,是一生的陪伴。
一本讀過的書:《Status Anxiety》
中譯本《我愛身份地位》,是時候再讀
我煮的午餐,常是外子先吃,我隨後
錯信那些三十分鐘、一小時煮妥的食譜,從沒想及準備食材需時,以致常算錯弄好午餐的時間。
記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在放鬆自在的時刻坦白
惱火
被逼去一場不想去的晚飯,回家後即要寫下不滿發洩。
七日書後感
雖說愛寫,但天天寫,即使是日記,記錄自己的事,也不是能輕易實踐。 第一次參加七日書,七天的題目自己也曾想過,有所感受,因此以為不用構思很久,動筆後才知不是。說是自由寫,思緒始終要整理,執筆期間又會修改,用了遠多於七日書建議用的二十至三十分鐘。 雖說曾想過那些題目,但真正下筆,能逼自己有深入思考,然後像七日書所說,坦誠面…
想象
如果人工智能製造出一個「平行宇宙版本」的你,在那個版本裡面,你會在什麼地方生活、做什麼事情?你是否會過著跟現在的你不一樣的人生,體驗那些現在的你無法做到的事情?
寫作於我
有枝筆、有部電腦,情緒、感受就能放肆。
能跟從自己的節奏,就是me time
近期察覺,外子上班後,我覺得像放學,如果他出差、旅行,我甚至暗暗歡喜——這是否不應有的反應? 自我剖析:他在家與否,我做的家務和活動差不多,最大分別是全部能隨己意行事,由自己定奪節奏。 如他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我要在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備妥午飯,給他享用,同時計劃晚餐。初期我一天煮兩餐,午飯吃完,洗碗後不久,赫然發覺到了弄晚餐…
形塑我現在人生模樣的愛
七日書之關於愛
發文字夢
七日書之失敗
沒有壓力的生活
關於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