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煮的午餐,常是外子先吃,我隨後
有天驀地發現,外子在家工作時我弄的午餐,我們極少同時動筷,時常一先一後,甚至他吃畢,我才開始。
侍餐後一個人吃,很可憐似的,實情是很多時候我預算烹調時間有誤。近年才開始認真學煮,㕑藝幾近由零開始——武漢肺炎前,外子常出差,那時我有全職工作,只需顧自己,吃得很簡單,有時煮一碟菜就是,鹽、油、糖已夠用;一瓶食油和豉油,一年也用不完。
武肺期間,外子轉職,加上疫情,絕大部份時間在家工作,我變為全職家務大臣,由零開始探索㕑藝。那時天真得很,上網找食譜,真的相信那些菜式只需三十分鐘,於是就預計三十分鐘煮飯,孰知到外子午餐時間,飯菜常未弄妥,有次他終於大發雷霆:「怎麼簡單到連午餐準時煮妥也做不到?」即使在家工作,他仍有密密麻麻會議,同事都緊跟時間表用膳,這對我是全新概念,我舊職十分有彈性,只要辦妥工作,什麼時間用餐都可以,所以我一直以為弄妥午餐給他就可,從沒想到準時用膳是那麼重要,直至遭他罵的一刻。
遲鈍的我反覆思考後,終於發覺肇因:我從沒有計算準備食材的時間!洗切各種食材、解凍和醃製等準備程序需時,甚至長過真正烹調的時間,加上我的㕑藝是BB班級數,手忙腳亂少不了,於是即使餸菜簡單,需時總較預期多,害得外子很遲才有午餐吃,可能只有不到十分鐘用膳,三扒兩撥後趕忙開會,令我內疚非常。那些三十分鐘、一小時煮妥的食譜全是騙人的!
從此,我預留更多時間備餐,即使不能令外子有足一小時用餐,也一定不會少過三十分鐘。
外子吃飯速度什快,吃畢連忙工作,餐桌往往只剩我一人。只要他覺得我弄的菜可口,我毫不介意——家母嚴厲,但透過她煮的菜表達對家人的愛,我已不自覺深植這價值觀。何況我由衷覺得,令外子覺得「屋企飯」可取,樂於在家或回家吃飯,能加強家庭感覺,有助兩人關係——儘管我的㕑藝最多升至幼稚園,幸好我只有一個客人和評判。
#三日書
#記一天中的某一餐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